东孙村:从"脏乱差"变"幸福村" 17年没换村支书

2018-06-12 09:07   来源: 大众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  

  为积极宣传推进我省乡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5月26日起,大众网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专题报道,记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庄实地采访,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镜头记录各地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报道各地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

  大众网记者 田阳

  【乡村振兴新实践(23)】

  东孙村:从“脏乱差”变“幸福村” 这个村17年没换村支书


  健身广场、休闲公园、净水站……即使在城市社区,这些基础的生活配套设施也不一定那么齐全,而在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孙村,城市社区有的配套,在这里只多不少。闲暇的午后时光,村民经常围坐在休闲公园,闲话家常。村里的道路已经全部使用水泥硬化,一条中心大街,让东孙村党支部到村民家的路不再难走,也让“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心连成一线。

  历时17年,东孙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不得不提的人,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米培莲。

  

东孙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米培莲(左)正在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大众网记者 田阳/摄



  从“乱子窝”到先进村 名声变化大

  见到米培莲的时候,她正在村里新计划开发的草莓采摘园里和工人一块除草。“已经在大棚地里待了两三个月了,村里决定用这10亩地搭4个大棚,建草莓采摘园。这可是增加集体收入的好项目,我闲不下来,得尽早完工。”米培莲笑着告诉大众网记者。

  

东孙村新计划开发的草莓采摘园正在建设中。大众网记者 田阳/摄



  如今的东孙村还是像17年前一样,名声在外。只不过,过去出名的是“乱子窝”,戴着“穷、乱、差”的帽子,外村的闺女绝对不会嫁到这里来;而现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各种先进的称号,让这个拥有274户、1010人的回民村成为其他村子羡慕的对象。

  说起过去的情况,米培莲不禁红了眼眶。“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宣布上任那天是2001年9月8日,我一晚上没合眼。家里人全都反对我接这个村支书,和其他村民一样,在他们眼里,这个村就是个‘烂摊子’。老母亲尤其反对,甚至要跟我分家。”即使是这样,米培莲还是咬着牙挑起了振兴东孙村的担子,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担子到底有多重。

  米培莲回忆,上任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来到了当时的村支部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露天的小院。米培莲围着小院转了好几圈,看到的是野草丛生、破破烂烂,也是从那时候起,她下定决心,一定让破村变强村。

  从欠债到增收 村支书铺好致富路子

  想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又是另一种局面。米培莲刚出任村支书的时候,村集体还有70万元的欠款。几十个人在大年三十跑到米培莲家讨债,有人骂,有人拍桌子,年三十上门讨债,可是村里人最忌讳的事。“什么时候,村里能像个样?”这是米培莲的疑问,也是全村人的疑问。

  领导班子三年换了四届,常年的落后局面,让东孙村村民对组织失去了信心。人心涣散,混乱的村庄没法开展正常工作。“治乱!”米培莲上任后率先进行了摸底,打算全面整治村里乱占乱养的乱象。“村里132亩苹果园,有60亩地被41户村民强占。我特地找了律师,拿起法律的武器,该公是公,该私是私,要求他们把私占的地交还村里。有个村民趁夜里把他占的地里种上了麦子,我发现后,当天晚上就找了个旋耕犁把他种上的麦子翻了,事后那户人家没说什么,但思想工作也没少做。”米培莲说。

  之所以要收回被强占的,米培莲有自己的打算。东孙村村民有饲养奶牛的传统,奶牛都散养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既不卫生也不好管理。米培莲的想法是,建一个高标准的养牛基地,将所有养殖户都集中到一起,既可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又可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有了地,还缺资金。并不富裕的米培莲带头拿出积蓄,动员村干部、养牛大户集资,同时请求镇里与市、区民委联系,争取扶持,凑齐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眼见致富的路子已经铺好,东孙村的干部群众头一回聚在一起,共同为建设养牛场奋战。

  不久后,东孙村有了占地30亩的奶牛场。村支书米培莲借了3000元在高速公路树起了“泰安市泰山区养牛基地”的招牌,吸引了莱芜及本市周边村镇的养牛大户纷纷前来租场地,村集体收入大大增加。

  

东孙村建起了一个高标准的养牛基地,所有养殖户集中到一起,既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又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大众网记者 田阳/摄



  在此基础上,米培莲还顺势妥善解决了村窑场荒弃和村民占校问题。村小学合并,孩子们有了好学校;窑场复垦开发,公开对外承包,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5000元。

  从“脏乱差”到“幸福村” 致富发展无止境

  东孙村在致富振兴上,离不开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包括米培莲在内的27名党员,坚守初心不忘本,托起了群众的幸福梦,全村的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

  东孙村建立了严格的日常考勤、财务管理、干部考核制度,在党员户门前悬挂承诺牌,将党员身份、认领项目、承诺亮出来,搭建起了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领导班子整齐了,人心也上去了。村民对‘两委’从原来的没希望、没信心,变成了支持和信任。”村民米灿会说。

  

东孙村休闲公园,米培莲和村民坐在一起,闲话家常。



  随着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村里的民生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东孙村中心大街长500米,用时20天建成了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即使是村里自己的工程,村“两委”还是决定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不为别的,修路是一项民心工程,一旦办不好,东孙村好不容易聚拢的人心就散了。也是因为这样的透明、公道,东孙村的民心更加紧密了。

  

东孙村中心大街平坦的水泥路两旁,分布着村民民居。



  米培莲上任两年后,东孙村变了。它从“脏乱差”的“烂摊子”变成了一个“幸福村”:电气化改造,村民有了稳定的电源;社区净水站,村民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一站式服务大厅,让村民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如今的东孙村已经看不出贫穷的影子,不少村民还住上了崭新的住宅楼,全村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坦。

  民生是第一要务,而千方百计谋发展,亦是工作重点。“一条腿跳着走,哪有两条腿跑得快”,村里需要多几条路子,才能发展更快。村里复垦的窑厂,承包给了长期做苗木生意的村民,随着苗木生意逐渐红火,村里涉足苗木生意的村民也多了起来。于是村里成立了苗木种植合作社,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途径。这两年,看到肉牛市场潜力大,米培莲又果断带领养殖户转型肉牛养殖。2016年,肉牛出栏量达600多头,全村养殖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养殖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任17年,每次换届,米培莲都毫无悬念地全票续任。村民们都明白,东孙村之所以能成为今天这样的“幸福村”,是因为有一个好村支书。她一步一步,带领东孙村走向发展。但米培莲并不满足,只要有能让村民致富的项目,她一个都不放过。用她的话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致富发展就要无止境。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