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 青岛拟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科学院

2018-07-05 09:33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和医养结合机构,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7月4日,青岛市卫计委宣布启动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十大行动计划。

  建立10家中医医养结合基地

  根据此前市政府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 全市将引进高端中医药资源: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科学院,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中心并启动合作项目,培养引进10名国医大师、15名全国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00名省中医、50名省基层名中医、150名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市海慈医疗集团康复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扶持10所规范化民营中医医院,建立 10家中医医养结合基地、10所养生馆、10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10条中医药旅游点(线)、1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0大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品牌机构。建立10大中医药特色中心:建立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疑难病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中心、中医药特色体验中心、中医药海外中心。

  加快中国中医科学院落地

  下一步,青岛市将启动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十大行动计划,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在“改”字上下功夫,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好医改、公改以及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各项规定任务,主动与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做好对接,细化对中医药的倾斜政策,形成差别化的中医药政策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区、市都要设置中医药管理局,在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中医监督科、中医防病科,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

  在“引”字上下功夫,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引进中医药高端人才、学科及团队,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合作项目尽快落地。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胜利召开的东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在上合组织国家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要为基层卫生机构争取用人指标,完善激励机制,引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中医药人才,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要鼓励社会办中医,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进入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培养引进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机构,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品牌机构,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中医药发展新局面。

  各区市建好1所中医医院

  在“防”字上下功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更加多元和更高质量的需求,实施治未病中心与养生馆建设项目,促进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健康发展;实施“中医药+”战略,加强与当地旅游、老龄、民政、体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打造中医药旅游产品,遴选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点(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和医养结合机构,推广中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强”字上下功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一科一策”工作法,引导组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学科高地;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建设中西医协同创新研究平台,组建中医疑难病诊疗中心;除市内三区外,各区、市要重点建好1所中医医院,使之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要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国医馆,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战略目标。(半岛客户端记者)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