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从奥帆赛到上合 青岛志愿服务扬帆再远航

2018-07-09 11:44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7月9日消息 时代需要志愿者精神,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已圆满落幕,青岛的“志愿服务”名片再一次刷新热度,从2008年奥帆赛开始,青岛的志愿服务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来,青岛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精神闪耀岛城,志愿服务体系愈加完善,目前青岛已建立起涵盖文明劝导、助老助残、慈善关爱、扶贫济困、文化教育、大型活动、生态环境等12 大类的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逐步走向制度化专业化,未来,青岛市志愿者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最美的城市名片

  “五四广场没有直达,马路对面坐210然后换乘地铁3号线”“地铁11号线可以坐607到汽车东站然后往回走就能看到地铁站”“青大附院坐221路下车走几百米就到了”……这是交运集团青岛汽车总站员工、长途汽车站青年志愿服务岗亭志愿者李秀每天的基本工作。青岛长途汽车站每天大约接待1万多名旅客,全市超过20条公交线路汇集在此。对于李秀来说,每天最多的求助便是问路,最多时1个小时就有30多人来求助,半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李秀



  为了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李秀背下了车站周边所有公交线路的站点,整理了各景点、医院等常被问到的地点,遇到不知道的,李秀也会查手机地图,绝不会用“不知道”来敷衍,她被无数游客、市民称赞为“活地图”。

  “活地图”李秀只是青岛140万志愿者中的一个缩影,在大型国际会议或者体育赛事中,都可以见到青岛志愿者的身影,他们默默奉献,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成为青岛的一张靓丽名片。

  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13760名志愿者的微笑服务、无私奉献,赢得运动员、竞赛官员和游客的交口称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7000 余名志愿者用全身投入、激情奉献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青岛的文明形象。在日常生活及重大活动中,青岛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赞扬,成为岛城一道动人的风景。

  2018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期间,青岛志愿者再一次成为热点。峰会期间,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10所驻青高校的2000名峰会志愿者为参会嘉宾、媒体等客户群提供抵离服务、翻译服务、媒体服务、城市运行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2万名来自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公安、教育、旅游以及公交、交运、地铁、机场、火车站、银行、医院、邮政、通信等20多个窗口行业的城市运行志愿者,在社区、窗口单位、主要交通路口、公交地铁站点、景区景点等设置近30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宾朋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有我,青岛有爱。这2万多名活跃在会场以及大街小巷的志愿者成为青岛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身着印有海浪线条及浪花的“炫动青岛”主题服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浪花”,在青岛最美的季节,他们用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宾,成为最美的“青岛名片”。

  为了服务好峰会,记者了解到,市北区通过开展青岛市志愿者广场活动预热、启动市北区首届志愿服务节、组织万名志愿者服务上合等系列举措,确保了城市文明有序、社会和谐稳定,为峰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环境。自2018年4月以来,两个月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夯实了“志愿服务之区”基础。

  十年志愿情

  家住青岛市北区延安路街道明霞路社区的姜士发和他的妻子廉士芳是出了名的志愿者“夫妻档”,今年七十多岁的老两口见证了青岛志愿服务发展的脚步。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姜士发和廉士芳就是1万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2018年上合峰会期间,他们又一次投身志愿者队伍。

  

从奥帆到上合:市北夫妻姜士发和廉士芳的十年志愿情



  记者了解到,两位老人自退休后从事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已有十余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作为服务峰会的城市运行志愿者,夫妇俩比以往更加忙碌。发放《青岛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引导交通、消防巡逻……每天6小时的志愿服务让二老感到格外充实。在青岛,像姜士发这样的老牌志愿者还有很多,“我们很幸运地见证了青岛志愿服务十年来的发展,从奥帆赛到上合,我们将继续传承弘扬志愿精神,与热情好客的青岛人一同欢迎五湖四海的来宾。”

  2008 年 4 月,青岛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2013 年 6 月,市文明委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14 年成立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学院,青岛志愿服务网上线运行;2016 年 5 月,《青岛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出台;2017 年1月1日,《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青岛这些举措,有力地扩大了志愿者队伍、规范了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志愿服务质量、打造了志愿服务品牌。十年来,青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通过一场场志愿活动、一次次公益善举,努力打造“大爱青岛”品牌,不断推动城市文明迈向新高度。

  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十年来,青岛志愿服务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创出新高度,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出台《青岛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对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培训、激励保障、社会回馈、组织建设以及记录管理、“时间银行”等作出规定,切实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出台《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市北区城市运行志愿者文明巡防途中发放《青岛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为居民指路



  成立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学院和全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依托志愿服务学院和培训基地,推进志愿服务教材编写工作,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扩大师资队伍,聘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15名。搭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开发运行青岛市志愿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基地数据库。

  

市北区海伦路街道顺昌路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向办事居民讲解文明礼仪



  建立项目孵化平台,打造志愿服务资源对接、信息共享、项目孵化三大平台,推进向山东半岛辐射延伸,目前已孵化扶持志愿服务项目130多个。2017年,市北区在南昌路北岭山森林公园广场,打造了青岛市首家占地10000平方米的志愿者广场。建成的青岛市志愿者广场,设有雷锋雕像、岛城优秀志愿团队风采宣传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等设施。这里不仅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第一个以志愿者为主题的广场,同时也成为岛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大本营。经过一年的活动开展和团队建设,青岛市志愿者广场已成为全市志愿者活动的固定场所,成为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逐步成为岛城志愿服务的新名片。未来,青岛市志愿者广场将总帮助青岛市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服务项目走向成熟,孵化更多新项目。

  

市北区交通志愿者用微笑传递美好,用行动传递温暖



  截至目前,青岛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45万余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突破10%,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推出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6800余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3700多个,涌现出一批以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最美志愿者”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

  记者 游潇 王春雪

   [编辑: 李敏娜]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