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7月26日消息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于6月19日起生效,游戏成瘾这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从此将纳入政府医疗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游戏障碍”的问答解释,游戏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作了定义,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肖勇(化名)最近和其伙伴们迷上一款《王者荣耀》游戏。这是一款通过手机就可以操作的团队对战类型的游戏。肖勇原来从来不打王者荣耀这类游戏,曾经一度觉得沉迷之中的同学不可理喻,后来,去年暑假闲着无事,突发奇想下载了,从此荣耀路一发不可收拾。说实话,游戏打多了,确实曾觉得无聊,可每当遇到想逃避不顺心的事还是会打开荣耀,总觉得在游戏中可以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琐。”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潘惟华副主任医师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玩游戏,从个人层面来讲,一方面是因为通过游戏中模拟的打打杀杀的行为,释放在现实生活中被压制的攻击性,实现个人英雄主义,获得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在从众心理的诱导下,通过在游戏中寻找队友、组建联盟,从而建立自尊,获得身份确认和群体归属感。他还特别指出,有一类“空心病”患者,存在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类群体为了逃离现实,只好在游戏构成的虚拟世界里获得暂时的抽离感。
另一方面,是人体的“犒赏机制”作祟。游戏可以刺激人体犒赏中枢兴奋,加快多巴胺的释放,随着刺激的强化,人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于是对游戏就从喜欢变成了沉迷直至失控的过程。而且,游戏本身的奖励、评价用户,也强化了玩家的成瘾性。
从家庭层面来讲,孩子沉迷游戏跟家庭环境关系非常大,一些家庭父母没空管孩子、陪孩子,网络游戏、电子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孩子陪伴者的角色。从社会层面来讲,网络信息时代,电子产品随处可见,一味“堵”是不现实的。而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否认游戏本身在启发想象力、提供精神愉悦方面的意义,也不能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为此,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游戏成瘾和如何预防游戏成瘾等方面的知识,请于7月28日(本周六)上午9:30,走进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市南区安徽路32号),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潘惟华副主任医师现场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来聆听。
通讯员 齐文博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