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矢志建功业,体现了拼搏进取的可贵品质——
“红色基因永远促使我矢志奋斗”
编者按
山东是兵员大省,也是退役军人安置大省。去年5月,我省出台十一条措施,切实保障全省退役军人安置和权益。我省广大退役军人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作风,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充分体现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可贵品质。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在广阔天地实现大作为,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深深感染着身边人。今天起,本报推出退役军人代表的先进事迹,弘扬学习军人、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
“脱下军装我仍然是个兵”
宋伟现在是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1998年退役后,他到处打工。在饭店端盘子洗碗,炸油条卖早点,走街串巷收酒瓶、废铁破烂,在建筑工地干泥瓦匠……秉持军人敢打善赢的劲头,经过几年奋斗,宋伟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积累了几百万的资产。
2004年村委换届前,村里许多老党员和村民找到宋伟,劝他回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那时的后八里沟村,人心散、思想乱,脏乱差、难治理,村干部也不管不问。”宋伟说,“面对父老乡亲的期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担当,要把军人的精气神发扬光大,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干点事”。
宋伟说服家人,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选择回到村里。他在村中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带着党员、村民代表外出求教,向在外经商的乡亲取经,最终根据村里实际,制定出“以孝治村、以德育人、以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
在全村老少的共同努力下,后八里沟村用十几年时间,从贫困村、落后村变成了文明村、美丽村。现在,村固定资产超过3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2017年,村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每户分到的股值少则三四百万,多则五六百万。宋伟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标兵”等称号。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经历,宋伟认为,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后八里沟村安置了40多名退役军人,4名外聘大学生成了村党委成员,还实行了特殊人才“年薪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后八里沟村经商创业。
“脱下军装我仍然是个兵,要勇于担当、造福百姓,努力干出业绩,不断前进。”宋伟说。
“树高千尺不忘根”
创业十年,谢清森与6名退役战友创办的中国七兵堂国际安保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拥有员工2万多人。回首过去,董事长谢清森说:“七兵堂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要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也要感谢军旅生活对我的影响,让我在艰难险阻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谢清森1997年12月入伍,服役4年后退役,几经摸索,换了好几份工作,于2007年初同战友成立济南特种兵安全护卫中心。公司筹办一年多,没有任何盈利,眼看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创业平台就要坍塌。谢清森没有放弃,凭着在军队磨砺出的敢于吃苦、从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党员骨干冲在前、干在前,跑市场、创品牌。
2011年,济南特种兵安全护卫中心成为山东省首批获批保安服务许可资质的民营安保公司。为纪念与战友一起艰苦创业的过程,谢清森把公司名字改为“七兵堂”。公司于2015年12月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中国首家上市挂牌交易的安保企业。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军人出身的谢清森,更懂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难处。这些年来,为激发退役军人正能量,让他们有实现梦想的舞台,七兵堂每年优先招录退役军人,目前100多名退役军人担任集团分公司、子公司主要负责人,300多名退役军人担任中层领导,八成基层管理骨干是转退军人。
“省委、省政府给退役军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业优惠政策,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尽自己所能,不断激发退役军人正能量。”谢清森计划出资出力,搭建全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红色基因深植于我的血脉”
苏晓涛来自革命老区临沂市沂南县,成长在一个革命家庭,曾祖父是一名抗日烈士,外祖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入伍期间,苏晓涛以一名沂蒙兵为荣,多次立功受奖,曾因见义勇为被评为模范。
2014年退役后,苏晓涛放弃了一家跨国公司高薪职位,立足家乡丰富的红色资源,走上了弘扬红色文化的创业路。他联合30名退役战友共同创办了儒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带动百余名战友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每年为200多名退役战友对接到满意的工作。
苏晓涛现在是山东儒将研学旅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家乡发展始终是他的牵挂。今年初,他又把目光瞄向了脱贫攻坚事业,与孙祖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合作种植600亩有机小米,中秋前后将上市,预计每户增收8000多元。
“习总书记说,决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也成立了。去年省里出台了关于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的11条意见。这些都为退役战友们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让我们倍感温暖。”一路走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坚定了苏晓涛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苏晓涛说,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激励自己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现在,他坚持跟随新时代红嫂于爱梅慰问老革命和困难群众。“在部队服役16年,红色基因深植于我的血脉中。军装虽脱、军心不改,这种红色基因将永远促使我矢志奋斗。”
记者 李子路 齐静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