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问题开出新药方 山东科技副县长搭起产研对接新平台

2018-08-28 09:16   来源: 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题:给老问题开出新药方山东科技副县长搭起产研对接新平台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如何让产学研对接,这是困扰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老问题。如今,山东省搭起了一个产学研对接的新平台——让高校教授去当“科技副县长”,给企业上了“天线”,也让科研接了地气。

  “扎根齐鲁大地、服务山东发展。”当国务院第十五督查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前往山东大学了解双创情况时,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介绍,山东大学选派优秀科技人才赴县市区挂职科技副职作为学校服务山东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山东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当时乐陵想发展生物产业,他们来山大要人,找到了我。”现为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钟耀华回忆自己的挂职经历时说,在2014年刚从国外回来接手了一个实验室,正寻找深化产研结合的方向,却苦于对工程化、工业化方面缺乏了解。 当了乐陵的“科技副县长”之后,钟耀华被安排蹲点当地的一家大型制糖企业。他一方面深入了解工业化流程,一方面也在寻找产品突破点。最终,钟耀华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努力,利用微生物技术,仅用半年时间,研发了低聚果糖。

  “我们自己建起流水线,把企业制糖的传统产业链延伸了一步,比国外同等产品成本大幅减低,帮助企业在传统制糖业基础上,打开了新的增长点。”钟耀华说,“这也为我们实验室找到了一个新的应用研究方向。”

  然而,科技副县长的工作不只是自己身先士卒,更是要扮演将大学的科研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媒人”。

  “经过蹲点之后,对企业生产、管理、工业化都有所了解之后,我回到政府之后就在做全市的科技对接工作,就是把学校里的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企业的需求对接。”在钟耀华的牵引下,山东大学赵忠熙研发团队依托当地红枣产业龙头企业,成功研发了8种红枣功能产品,并联合企业共建“山东省红枣食药工程研究中心(示范)”,将山东传统名品金丝小枣深度开发。

  而打造了“山大禹城模式”的山东大学教授王禄山用“愉悦”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挂职工作,“科研副职到地方工作,可以促进科技与地方行业快速融合,推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从2014年山东大学首次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人才服务团”和德州战略合作协议选派科技人才挂职至今,山东大学共选派61人次优秀科技人才到县市区挂职科技副职,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讲师(博士)5人。选派人员中任职副处级者职务6人。

  现在,山东大学已专门建立了科技挂职意向人才库,涵盖了理工农医各门类。根据各县市不同的挂职人才需求,对号入座,严格筛选,从优推荐。

  近五年来,这些科技副县长们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齐河,台塑集团、山东大学和德州市合作联合共建德州(齐河)碳纤维研发生产基地;在禹城,福航环保和山大共建的“节能污泥处理工程中心”,被列入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平原,引入投资1.7亿元的山东汉格威能新能源项目,项目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控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巨野,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焦烟炉气中低温SCR脱硝技术,并上马两套脱硝装置,将该技术成功投入实践应用。……

  “科技副职可以推动形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转移转化队伍,畅通产学研合作发展通道,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联互通,提升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力。”王禄山说。

  第十五督查组组长陈雨露表示,当前,山东正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科技副县长的作用推动产研结合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既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又能开拓科研视野和方向。“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而产研结合是为创新注入了新能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山东 科技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