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者因泄露隐私遭遇推销骚扰 三成"自认倒霉"

2018-08-30 10:25   来源: 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冯松龄)买房后的一段时间内,各种装修公司的电话不断侵扰;在电商平台浏览商品后,再打开其他网页被精准推荐广告;刚刚咨询完培训机构,电话便被各种业务员打爆……这种种“怪事”不是因为巧合,而是你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

  8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其中常见情形为推销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电话、垃圾邮件。而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商、社交软件等平台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现象已成投诉新热点。

  中消协近期采取在线网络调查的方式组织开展“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在对收回的5458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显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

  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前三位分别为:遭遇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的占86。5%,接到诈骗电话的超占75。0%,收到垃圾邮件的占63。4%。而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是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其中,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占到了调查样本的六成以上。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业组织进行反馈。但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无力应对且应对无效而选择“自认倒霉”。

  中消协在问卷中提出:“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您会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吗?”结果显示,26。2%的用户从不阅读,经常阅读者仅占8。2%。在多数曾阅读过的受访者中,能认真阅读完文字说明者仅占26。7%。许多消费者认为,如果不授权就无法使用APP,只能被迫接受。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的主动维权意识还有待加强。建议要进一步明确APP服务提供商的义务与责任约束,强化企业动态监管,工信、市场监管、公安、网安等有关部门协同共治、动态监管,加大对APP的登记备案、APP服务功能和内容的审查、违规惩罚机制,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同时,联合建立APP抽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公示黑榜软件,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

   [编辑: 宗瑞琪]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隐私 骚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