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绿色工厂

2018-12-13 14:08   来源: 互联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名单,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全国“绿色工厂”荣誉称号。迄今为止,全国白酒行业中仅有4家企业获此殊荣,这也标志着西凤公司在推进白酒制造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工作走在了中国白酒行业的前列。

  

西凤集团厂区鸟瞰图



  绿色工厂,是指企业根据绿色发展理念,在规划开发和生产运行等各环节,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工厂。“绿色工厂”创建活动是国家工信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而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评选活动。评选要经申报单位自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现场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以及专家论证、公示等严格的推荐评审程序确定,是国家工信部针对符合“绿色发展”倡导的企业给出的认定。入选全国 “绿色工厂”,是对西凤公司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公司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鞭策。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西凤酒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一直以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社会责任,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相关要求,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打造以绿色工厂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文明生产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各种举措,实施了十分严格的全方位、全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制订规划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西凤公司按照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一起安排、一同布置,从能源利用、厂区治理、生态保护、环境质量、增长质量、绿色生活、职工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持续强化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用绿色发展为企业追赶超越不断提供新动能。为确保公司绿色工厂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西凤公司成立了以秦本平董事长为组长的绿色工厂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绿色工厂综合管理工作,并制定绿色工厂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目标中。绿色工厂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企业内部的绿色工厂教育与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评价培训工作,鼓励员工参加提高其自身业务水平和技能。西凤公司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专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实现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凤酒制酒生产车间



  近年来,公司测量、质量、安全、环境、能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继通过国家审核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相关能源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制定《西凤酒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绿色管理,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的,教育职工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绿色工厂硬件建设,拆除4台共计50吨的蒸汽锅炉,投入巨资,引入宝二电清洁蒸汽,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保障了西凤公司全体人员及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 打好节能减排组合拳

  西凤公司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因地制宜确定阶段性节能方针,积极探索节能途径,不断加强节能技术改造的投入,积极采用节能新设备新技术,开展多项节能技改项目,强基固本,步步为营,实现了全方位节能管理。一是通过不断加强节能改造,对厂区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完善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优化能源使用。公司引入宝二电蒸汽,拆除燃煤锅炉,对新老区管网、热交换站、厂区采暖主管网、老厂区冷却塔等进行更新改造,完善了厂区能源供给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能源损失和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二是通过持续增加节能技术投入,积极采用节能新设备新技术,加深能源管理智能化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全方位节能优化。先后引进国内先进的洗瓶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节水龙头和冲洗阀等,使用节能型设备设施,更新淘汰老旧生产、办公设备,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改进原有用水冷却的工艺,将制酒水循环冷却系统改为高效风冷设备,同时公司制酒生产冷却用水全部循环重复利用,新老区制酒车间分别配套建有冷却塔两座,年可节约用水70万吨。三是通过进一步优化厂区节能环保生产布局,新建节能环保设施,引入新型管理模式,深入完善节能生产细节,引入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新增一批计量器具,完善用能计量,加大对水电汽能源的考核,逐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废水回用池,用于工程建设、园林绿化、厂内环境清洁等,年可回收利用中水20多万吨,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西凤酒制酒高效风冷设备



  全面提升 探索清洁生产新思路

  西凤公司于2013年7月10日被纳入陕西省2013年全省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陕环函〔2013〕590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挖掘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潜力与机会。2014年7月公司于与陕西省环境管理体系咨询中心签订合同,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西凤公司通过了清洁生产无/低费、中/高费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内审员及业务骨干培训,以及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掌握清洁生产审核技能的业务骨干;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为持续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同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经验。

  

西凤酒整洁干净的成品包装车间



  强化治理 撑起生态环境保护伞

  西凤公司在健康高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把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单位,作为公司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并执行。落实环保工作主体责任,全员参与环保。西凤公司专门设有技安环保部,配备专职环保人员,负责全公司的环保技术监督、环境统计和污染治理工作。严细环保基础管理与技术管理,加强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从未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

  积极开展 “四废”综合利用。西凤公司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公司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进行治理。公司产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工艺废气,工艺废气采用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0m的排气筒排放,均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司依据不同废水的产生地点和用途,有针对性地进行废水处理。制酒工艺废水采用内部循环系统冷却持续利用不外排;锅炉车间软水制备站排放的浓水经四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锅炉系统不外排;其他综合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出。固态废弃物依据不同用途,本着循环再生利用的原则,分别委托不同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公司噪声主要来源于备料、制曲车间,纯水制备工序、空压机、动力车间、污水处理站和勾兑中心,主要采取减震、隔声、地下室、减震消声等设施进行防治。

  

西凤酒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酒品检验



  强化环境治理保护。西凤公司设有绿化公司,每年有计划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绿化,将种植花草树木和草坪相结合,配备专职人员浇灌和维护,形成了四季有绿色,月月有花开,处处有鸟鸣,绿植率达70%以上,获得“宝鸡市园林式工厂”光荣称号,现已成为宝鸡市工业示范旅游定点企业。在不断加强厂区环境保护,美化、靓化的同时,西凤公司还成立了保洁公司,完善了厂区卫生区域分部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打扫检查,增设垃圾箱,定点收集,为大家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西凤酒特色储酒容器——西凤大酒海



  在全方面、多层次、共参与的绿色工厂建设中,西凤公司清洁环保节能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工业总产值为319173万元,单位用地面积工业总产值为4206万元/公顷,用地集约化程度再次提升,2010年获得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轻工业卓越绩效先进企业特别奖”。同时,企业的单位产品电耗、煤耗和能耗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一级以上。“四废”污染物排放与处理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并对污染物产生及处理环节进行了详尽的信息采集及记录,便于进行溯源管理,目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为100%,水循环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企业也于2014年被录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企业”数据库,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担当,履行了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致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以绿色企业创建为抓手,推动企业走科技领先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优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相融,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2018年西凤酒品牌价值达到1020.32亿元,并多次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开辟了西凤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今后,西凤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力度,牢记企业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设施改造,争做绿色制造标杆,用绿色发展赢得美好未来,为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西凤酒 绿色工厂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