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市立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刷新患者就医体验

2019-04-02 13:4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4月2日消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卫生行业日益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片蓝海,给人们的就医过程带来更多便捷,也给未来的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更多可能。青岛市市立医院积极投身“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不断刷新人们的就医体验

  信息化服务平台:惠民、便民

  青岛市市立医院通过信息化快速建设,建立建成五大信息平台,为医院诊疗服务提供有效支持。信息惠民平台、短信平台、自助服务平台、移动服务平台、智慧医疗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平台,派生出新的服务模式:

  诊疗卡:实名就诊,多卡通用,身份识别便捷有保障。医院以“青岛市区域诊疗卡”为载体,对接“山东医键通”,实现区域医疗卡、社保卡等多卡通用。积极推进就诊实名制,无论是自助办卡还是窗口办卡,均可通过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办理,目前实名就诊率超过90%。

  预约挂号:多种渠道,省时省力。患者可以通过自助设备、窗口、电话、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网站等多种方式预约挂号,所有预约渠道均使用医院统一的号源池进行管理,预约号源开放比例达到100%。为方便老年人,专门开通老年人服务专线82789159,进行协助预约。同时在医院签约医联体内开展预约服务,并实现号源池共享。实现了预约时间覆盖全门诊时段和精确到分钟的预约号源,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院区、时间到医院就诊。推行分时段预约就诊,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就诊和检查的等候时间。

  多种支付方式,缴费更便捷:医院打通了多种缴费渠道,包括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社保卡、现金等多种缴费方式。

  自助服务,便民服务更高效:医院启用224台自助设备,包含80台住院壁挂式自助查询机,实现了办卡、挂号退号、预约取号、缴费退费、费用查询、满意度调查、服务指南、门诊病历打印、影像胶片打印、检验检查诊断报告打印、病理报告打印、住院费用清单查询等功能。

  移动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是医院搭建的移动服务平台。扫描关注市立医院服务号,宛如进入掌上医院,弹指间就能实现门诊预约、智能导诊、院内导航、报告查询、病历查询、入出院及各项检验检查注意事项提醒、报告单线上推送。患者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省去了在院排队等候时间,让看病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一站式整合服务: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医院病人服务中心成为一站式整合服务平台的代表。

  便民服务老传统不丢:便民电话、雨伞、指甲刀、手机加油站、纸、笔、针线包、一次性水杯、免费寄存、失物招领、中药代煎、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免费提供饼干、糖果,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项目。

  新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导诊咨询、入院准备、医学证明审核盖章、住院资料复印、检查预约、影像资料刻录、医联体双向转诊,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务项目延伸至病人就诊全流程。

  “互联网+医疗”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全面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科学就医格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国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关系基层群众的健康福祉。

  市立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通道,让基层百姓的就医体验有了巨大改善。

  医联体转诊系统: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青岛市市立医院于2014年开始医联体建设工作,医联体理事单位已达46家,覆盖区域有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莱西市等。

  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和信息化平台。从最初的电话转诊、微信转诊及专家到基层坐诊的主动转诊到目前的分级诊疗信息化转诊平台转诊,为基层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转诊流程,更精准、适宜的诊疗服务,有力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017年5月,医院自行研发的分级诊疗平台正式启用,免费为医联体单位进行安装和培训,目前已与37家医联体单位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平台运行与我院HIS管理系统同步信息对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最佳转诊时间及看诊专家,达到准确分诊,细化专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转诊的患者检验、检查、病历记录实时查阅互认共享,为患者诊疗结束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后续康复治疗提供连续性服务。真正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2014-2018年累计接收上转患者3262人,其中住院患者1178人,转至基层医疗单位患者3241人。

  心电网络远程诊断系统:

  贯通到社区的专家指导心电诊断,是基层医疗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

  2014年市立医院心电网络远程诊断系统上线,通过心电网络,为各社区医疗机构、医联体单位提供心电图远程诊断服务。

  患者在各社区医疗机构采集的心电图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由中心专业心电诊断专家集中进行诊断并出具电子报告后及时传回各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可通过临床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查询、浏览、打印心电图电子报告。患者在社区就诊也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心电诊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患者。

  截至目前医院已经与市南、崂山、莱西等58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站及卫生室实现了心电网络互连,每年开展远程心电诊断5000余例。

  慢病管理系统:社区患者的慢病专档

  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耳熟能详的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在慢病管理中,怎样更好地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专科引领作用,让老百姓真正获益?市立医院呼吸科COPD分级诊疗系统进行了探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达13.7%,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2018年底,国家颁布了《慢阻肺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布咳乐”COPD系统就是推广该诊疗技术方案的具体项目。

  医院发起成立COPD分级诊疗系统,和社区紧密合作,推动专病社区管理模块。患者通过微信绑定该系统,建立电子档案,记录所有就诊信息和在院内的治疗信息,进行ACT评测、随访等监测服务,分析患者病情的趋势变化,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在线的诊断和治疗辅助功能,形成精准完备的专病档案系统。

  下一步医院将建成青岛COPD管理网络,形成大数据优势,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最终以医院为核心,整合完善慢病监测、病情评估、健康用药指导、健康生活指导等多种慢病管理内容,为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及慢病管理模式作出贡献。

  互联网医疗:从远程会诊到足不出户看医生

  远程会诊中心:拓宽医疗技术的边界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建立于2007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国家远程与互联网医学中心青岛协同中心、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青岛分中心、青岛市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青岛市远程医疗质控中心。

  在远程医疗全覆盖方面,实现了与渥太华心脏病院等多所国际合作伙伴的远程会诊;实现了与国家和省级中心医院的联网;联结46家医联体机构,技术辐射8个区市、24个基层社区和乡镇,远程医疗业务涵盖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沃森智能肿瘤会诊、科科通远程培训教学等。

  远程医疗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患者不需要四处奔波求医,在当地就能及时获得可靠的医疗照护,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也全方位打通了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壁垒。

  互联网医院:给就医带来革命性变革

  互联网医院是从数字化医院到智慧医院的一次重要跨越,给患者就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的要求,医院于2018年12月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2月22日完成医疗执业许可证变更,取得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是青岛市委属医疗机构第一家。

  3月15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仪式举行,互联网门诊也正式上线,目前开设肿瘤、内分泌、消化等28个专业。病人通过关注“青岛市市立医院服务号”可以快速访问网络诊室,在线选择医生,在线问诊、开具药品、化验、检查、缴费。

  一般常见病的复诊患者都可以尝试这一崭新的就诊方式,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看医生。

  “青岛市市立医院服务号”这一患者移动服务平台,成为开放的医疗服务连接器,连接信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有望缓解患者最迫切“看病难,就医体验差”的问题。

  大数据管理:构筑医疗质量安全的阵地

  医院以信息化带动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大力推动信息集成,整合了HIS、LIS、PACS、人力、物资、财务等数据库,实现了院内、院外的数据共享,集成医院运营、控费、绩效和质量安全等数据信息,建立了院科两级的智慧医院管理平台。

  智慧医院管理平台,作为多方位的立体决策支持平台,涵盖九大管理视角:门诊实时监控、病房实时监控、患者来源分布、医保控费管理、绩点制绩效管理、质量管理数据平台、大型医疗设备运营分析、运营效率分析、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监控。以大数据和云平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智慧医疗管理提升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精准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所有的就医流程和信息形成了大数据,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管理,严格控制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优化人员的分配,物资的管理,改变内部流程,提高了医院的效率,形成标准化医疗流程,构筑了医疗质量安全的阵地,为患者提供更有品质、更可靠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 单琳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