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7月4日消息 最近,市北区海伦路街道顺昌路社区第三网格“红色驿站”开展“网格微讲堂—听老兵讲红色家风故事”,党员中心户70多岁的退役士兵老党员马干栋讲述着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微故事,引来不少党员家庭、居民前来聆听,引导党员家庭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红管家”便民服务社接到居民电话反映,都昌路18号楼前楼梯损坏严重,楼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出行十分不方便,希望社区能够帮助维修。正在值班的社工立即联系了顺昌路社区红管家便民服务社队员鞠建新赶到现场,查看破损情况,确定维修方案。当日鞠建新买来沙和水泥,将破损的楼梯修复,方便了居民出行,社区“红管家”为居民提供着便捷高效的服务。
今年以来,海伦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顺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形势,让党建融入楼院、融入治理、融入服务、融入群众,实践新时代“四红”社区(即楼院“红色驿站”、“红管家”便民服务社、“红烛光”志愿服务社、“红乐汇”文化活动中心)治理服务新模式,通过一个个楼院网格、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一次次便捷服务、一场场精彩活动,激活了“红色细胞”,打通了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红色辐射效应汇聚发展正能量,楼院微自治成效初显,服务居民的效率和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筑牢了基层党建堡垒。
“红色驿站”,激活楼院“微自治”
楼院是居民居住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公共场所,是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公共“微空间”。随着城市发展,社区由过去的六七百户变为现在的四五千户;由过去的单位宿舍以熟人为主的社区,变为现在的商品房以陌生人为主的社区;由过去社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居民区里,变为现在的社区行政化职能过多。为此,把楼院工作激活,已经成为社区治理服务的时代课题。
顺昌路社区有楼院10个,楼座66个,其中开放式楼院7个,楼座49个,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楼院占了近三分之二。围绕加强网格党支部建设、楼院自我治理、楼院互助服务工作,拉开了楼院创新工作的帷幕。经多方论证,提出了创建楼院“红色驿站”这样的时代命题。通过挖掘房源,在8个楼院建立了“红色驿站”,设有网格党支部、楼院自管会、“红管家”便民服务站和“红烛光”志愿服务站,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楼院自管会主任、“红管家”便民服务站和“红烛光”志愿服务站站长。把原来的网格党支部建设由虚变实,做到有阵地、有人员、有保障、有组织,健全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构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组织体系。楼院“红色驿站”统一挂牌,网格党支部、楼院自管会、“红管家”便民服务站和“红烛光”志愿服务站工作职责和服务制度上墙,公开了人员、联系电话、服务内容等,“红色驿站”搭建为听民情、传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服务百姓工作的平台。
“以前社区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大家相互不了解,又没有支部活动的小阵地,组织、参与活动难,建立‘红色驿站’后,我们楼院网格党支部有了自己的学习、服务、活动阵地,现在支部定期组织微讲堂、微党课、微活动、微公益等活动,每个支部成员每日轮流值班,担负着楼院民意收集、纠纷调解、政策宣传、帮困解难等工作,我们还将定期自组织开展单元楼道的‘互助好、娱乐好、学习好、环境好”创建活动’。”第三网格“红色驿站”站长王爱彩党员说。“红色驿站”以楼院内的党员为切入点,通过搭建“红色驿站”管理服务平台,楼院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有效发挥网格党支部书记先锋引领作用,增强党组织在楼院治理中的引领核心作用。
人民路383号楼院是楼院“红色驿站”“微自治”的典范。楼院因没有实行物业管理,居民占车位现象频发,邻里矛盾一度紧张,社区以加强网格党支部引领、成立楼院自管会为突破口,以健全楼院自治体系为目标,开展优化停车管理工作。社区先后3次组织楼院党员骨干入户摸底,2次召开楼院居民议事会商讨规范停车事宜,协商一致后确定采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成立了由大院党员为主,居民代表组成的楼院自管会,负责对170位车主进行登记、公示,组织召开车主抓阄大会确定车位归属。此举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问题,还利用停车经费安装了监控、照明灯,整修了道路,并提供岗位解决了社区4位居民的就业问题。为确保停车场持续正常运转,楼院自管会担负起监督职责,对大院停车场财务公开、资产管理、重大决策、项目实施等开展监督,其监督进一步增加了居民对自治的信赖和支持,实现了楼院治理从无序到有序跨越。
“红管家”便民服务,打通社区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去年春节前,都昌路7号院6号楼污水主管道破损造成堵塞,需要更换主管道才能恢复排水,技术复杂,工程量大,加之临近春节,找不到施工队伍,社区“两委”和居民们焦急万分。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社区发动社区居民寻找能人,最后找到了383号大院的孙开泉师傅。他立即组织力量找图纸、找工具,顶着严寒,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经过挖掘、排污、更换管道、回填等施工作业,20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在大年三十前把下水道主管道修复任务突击完成,让居民过了一个舒心的春节,居民每户均摊费用不到市场价的一半。此事启发我们,社区要有自己的便民服务队伍,才能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今年,成立了“红管家”便民服务社,街道备案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红管家”便民服务社通过招聘社区居民中的能工巧匠,为居民提供下水管道改造和疏通,自来水管道安装,用电设备的维修,以及缝纫、木工、瓦工等4大类22项便民服务事项,社区免费提供场所和设施设备,为居民提供低偿服务,为经社区认定的特殊困难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实现了社区便民服务市场性和公益性的有机结合。选派了一名社区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并建立考核机制,在队伍组织、价格制定、监督评价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便民服务成为民心工程。“红管家”便民服务社成立以来,帮助解决困扰居民已久的下水道堵塞、家电维修、缝纫等服务百余次,基本上做到了“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的目标。
“红烛光”志愿服务,让社区有温度有活力
“红烛光”志愿服务社通过志愿者招募、注册登记和培训,组成“七彩志愿服务队”和“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社作为在街道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楼院“红色驿站”中设有“红烛光”志愿服务站,设立了“党员特色岗”,党员纷纷亮身份,为楼院提供志愿互助服务。“红烛光”志愿服务社制定了《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和《爱心积分卡》,由专业社工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实效进行积分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志愿者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授予志愿者星级荣誉称号。“红烛光”志愿服务社自成立以来,登记注册志愿者300余人,服务社区居民6500余人次,服务时间累计达1500余小时。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志愿服务,让社区更有温度和活力,形成了互助友爱、邻里和谐的时代新风尚。
“七彩志愿者团队”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支志愿服务队伍,“红”是宣讲志愿者,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等服务;“橙”是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黄”是平安志愿者,做好秩序引导及消防隐患排查工作;“绿”是环保志愿者,开展社区植绿、护绿和守绿等活动;“青”是儿童志愿者,开展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蓝”是法律志愿者,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援助等活动;“紫”是帮困志愿者,开展扶贫济困、暖心互助公益活动。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困难家庭、走访慰问抗战老兵、爱心陪伴孤寡老人、红色主题宣讲、灾害应急救援、重要活动期间维稳安保等志愿服务。
“红乐汇”文化活动,聚人心促和谐
“红乐汇”文化活动中心,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设有一厅二站三苑四室,委托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管理和运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一是针对社区党员,开展“讲一次红色故事”、“送一次红色慰问”、“温一次入党誓词”、“观一场红色电影”、“过一次集体政治生日”等活动;二是针对社区青少年,开展“社工课堂”、“趣味小组”、“冬令营夏令营”、“四点半课堂”等活动;三是针对老年人,开展“声乐舞蹈”、“书法绘画”、“打牌下棋”、“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四是针对家庭,开展“亲子课堂”、“亲子工作坊”、“亲子志愿服务”等活动;五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公益大集”、“法律讲座”、“趣味运动会”、“邻居节”、“生日会”等活动。根据不同时间节点,适时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对社区党员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立足传统民俗,结合地域特点,积极举办春季赏花、端午踏青、重阳登高等活动。定期举办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礼仪规范等知识讲座。积极组织开展“四好”楼栋、和谐家庭、感动社区人物、文明好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社区共有精神家园,努力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海伦路街道顺昌路社区居民夏建美说,“红管家”便民服务队员随叫随到,楼院志愿服务站志愿者定期开展洁净家园、党员帮办等志愿服务活动,楼院的环境越来越好,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到生活便捷、舒心、幸福。海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尹书浩说,“四红”社区治理服务模式,是我们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要求的创新探索和寻求工作突破的有益实践,“四红”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红色驿站、红管家、红烛光、红乐汇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楼院自治、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环境美化等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居民效率和品质为目标,让环境更美丽、生活更舒心、社区更美好,为建设宜居幸福海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下一步,“四红”社区将在街道范围内全面推开。进一步把楼院工作做实,把支部建在社区网格,建在物业小区上,让网格党支部、楼院自管会、楼院“红管家”便民服务站和“红烛光”志愿服务站在楼院落地生根。进一步把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做实,充实便民服务队力量,加盟各类服务项目,实现公益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打造“红烛光”志愿服务品牌,健全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机制,培养社区“七彩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把典型培树、示范引领做实,确保每个“红色驿站”的扎实有效运行,建设一批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讯员 张任远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