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月20日消息 从海水中“取”能,用于向居民、办公、商业、学校、医院等用户供热或供冷,并能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向蓄能罐中储能,当白天用电高峰,蓄能罐再向释能供能。如此一来,不仅节约成本,还极大地降低了能耗。1月19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海水源能源站。日前,该项目已被列入青岛市2020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项目计划于今年7月份具备调试条件,并在2020年供热季为周边居民、商业等用户实现供热。
海水源能源站效果图
正在建设的是海水源供能1号站
青岛在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源能源站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水源能源站项目是由青岛未来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4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两期进行建设。
“目前正在建设的是海水源供能1号站,一期项目计划于2020年7月份建成并具备调试条件,2020年供暖季将正式为用户供热。”青岛未来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李芳亮向记者介绍了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岸线较长、海水资源丰富、冬夏季海水温度适宜、取退水条件良好且当地有峰谷电价政策等优势,具备建设海水源能源站项目的先天优势。”据了解,整个项目建成后,总供能冷负荷为234.8MW,总供能热负荷为291.1MW,最大供能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源能源站,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古镇口周边居民、办公、商业、学校、医院等用户的功能需求。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该项目也被列入青岛市2020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铺设的直径为1.8米的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夹砂管,用于取海水
多项国内首创助力从海水中“取”能 海洋能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何“取出”海洋能源,使之得到现实场景的应用?在海水源供能1号站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组组取排水口径直径为1.8米的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夹砂管,铺设在地面之下。李芳亮介绍,这组管道沿龙门顶码头向内海深入450米,铺设总长度达2公里,可以保证在最低潮汐位也能取到海平面6米以下深处的海水。而整个海水取水工程,除了保证取水量和取水深度以外,还要考虑海水的腐蚀、以及微生物滋养等对取水管网的影响。
“海水由取水泵取出之后,会经过海水换热器换热,能量进入海水源热泵机组,通过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处理,将存在于海水中的能量取出,向用户进行传输。”李芳亮介绍道,除此之外,整个项目还配备了6个大型蓄能罐,可以实现在夜间用电低谷时,通过海水源热泵运行部分机组向蓄能罐中储能,当白天用电高峰,蓄能罐可释能供能,利用峰谷电价优势降低运行成本,也提高了整个项目经济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整个“取”能、用能中用到的多项技术均为国内首创,未来能源通过专业设计、专家论证、技术研发和创新技术为海水源能源站的实现打下创下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其中“海水源热泵与燃气锅炉耦合的低谷电蓄能联合供能站” 、“沉箱式海水取水系统”等技术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保证了整个项目顺利施工。
提供清洁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古镇口海水源能源站项目是清洁能源重大示范项目,将服务整个古镇口周边1200万平方米的区域。中铁5#地块、天一赫廷、中铁2#地块、灵犀湾、海军小镇、融合嘉园、金能珠山壹号、融海公馆、时尚中心二期、天泰·山海印象等住宅项目;融发融合中心一期、融合大厦、时尚中心一期、远洋船员学院、启德学校、滨海医院、龙门悦府、大学公共场馆-体育馆及体育中心大学公共场馆-科学大讲堂、大学公共场馆-图书馆及文化中心等公建项目以及海洋大学、哈工程大学、中科院大学、石油大学等大学项目都可以从中受益。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成后,该项目每年可节约至少31907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量约81489吨/年,减少SO2、NOX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约515吨/年。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水源供冷、供热项目将直接助力青岛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从海水取能到能源入户,全程还将由集电网、物联、智慧云、大数据、热网集控等技术于一体的智慧能源控制系统进行在线控制,实现清洁能源无人值守、智能管理、智慧运行和高效运维。”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将助力该区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顺应能源发展方向提供全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