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字是咱青岛人发明的 啤酒最初名叫"皮酒"

2013-08-25 08: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内 ,朱军海给记者展示他们制作的干啤酒花。



  在青岛,啤酒跟这座城市几乎同龄,在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穿着青啤文化衫的朱军海。“我们所在的这栋楼,最早就是青岛啤酒厂的糖化车间,已经有110年历史了。”朱军海的言谈中满是对青岛啤酒的热爱和自豪。1991年进入青岛啤酒厂,从一名普通的包装工,到如今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军海对青岛的啤酒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啤酒伴随着一代代青岛人成长,对于青岛人来说,啤酒是生活的润滑剂、快乐的催化剂,我想这就是青岛的啤酒文化的精髓。”

  啤酒最初名叫“皮酒”

  进入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一厂,门口的一组石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用大理石雕成的“Bier”、“皮”、“脾”、“啤”排成一列。朱军海告诉记者:“其实,啤酒的‘啤’字就是青岛人发明的,最早的青岛啤酒厂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建立的,德文中啤酒是‘Bier’,最初青岛人把它音译为‘皮酒’,后来因为喝起来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又演变为‘脾酒’,最后,由于是一种喝的东西,干脆变成口字旁的,也就是现在的‘啤酒’。你说青岛人跟啤酒的渊源有多深!”

  在青岛啤酒一厂内有两栋红色小楼,这就是建厂初期的百年老厂房,现在已经变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所在地。在青啤工作了20多年的朱军海见证了这座博物馆从无到有的点点滴滴,“博物馆是专门请国外的大师设计的,当时的理念为新旧对比、动静结合,按照他的理念大家就开始搜集历史资料,百年老楼、老设备和新的生产线呼应,醉酒小屋、骑自行车寻找博物馆与流淌的历史相呼应。”朱军海说,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一箱啤酒能搞定一桩婚事”

  提起啤酒文化,朱军海打开了话匣子:“最初,因为产量少,啤酒是一种奢侈品,1891年时,青岛啤酒厂一年的产量只有2000吨左右,只相当于现在一天的产量。1995年之前,普通人都很难喝到,当时,青岛啤酒是社会交往的敲门砖,不夸张地说,因为送一箱青岛啤酒而搞定婚姻大事的人都有很多。”朱军海笑着说,“1995年,过年和中秋的时候,青岛人拿着户口簿每人才能领到5 瓶青岛啤酒呢。”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1993年在香港上市,到1998年的大品牌战略发展研讨会,青岛啤酒走上了市场化发展之路,啤酒也从奢侈品逐渐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从而进入每个普通青岛人的生活。现在,青岛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啤酒屋,时代的发展让啤酒成为每个青岛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化也是青岛的啤酒文化的一部分。”朱军海说,从街头罐头瓶到大海碗再到1990年才有的塑料袋装啤酒 ,啤酒成为青岛人流淌着的血液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酒瓶现毛刷,惊动党中央

  “在国外,很多人都是先知道青岛啤酒,再认识青岛这座城市。”朱军海自豪地说,青岛啤酒绝对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每次到国外考察,说到青岛,可能很多老外不知道,但说起青岛啤酒 ,老外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很多老资料现在看来都成了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一封1986年钓鱼台国宾馆写给青岛市政府的信件,信里说:“需要100箱青岛啤酒作为接待用酒 ,希望青岛市政府给予解决。”而青岛市政府的回复是:“从今年政府的配额里调出100箱给国宾馆使用。”

  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 1978年的青啤毛刷事件,当时青啤出口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竟然有一个毛刷,响当当的青岛啤酒发生这种事情,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先后有三位中央高层领导作出批示:“ 建议青啤停产整顿、限期改正。”“今后强调商品质量,明年应该见效。”“派有力工作组去检查,认真解决该厂问题。一定要恢复青岛啤酒的质量和声誉。”

  一家企业的生产事故能够引起三位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和亲自批示,在历史上也实属罕见,从此青岛啤酒把每年的4月10日这一天当成了质量纪念日,以此为警戒,啤酒再也没有出现问题。

  百年老电机现在还能转

  走进青岛啤酒博物B馆,首先看到的是镇馆之宝之一的“百年电机”,这台电机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在1896年制造的,通过电机转动带动糖化设备工作,是世界上目前仍能运转的百年电机之一。“不光是设备质量好,更重要的是我们青啤人使用和保养得好。当时,西门子想买回这台电机,我们的回答是不管出多少钱都不卖。”朱军海说着,按下开关,老电机马上快速旋转起来,一点也不像已经使用了100年的样子。另外,像老式发酵池、橡木桶 、糖化锅……每个设备都有百年的历史,在青啤博物馆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2003年,本着企业要做大做强的理念,在当时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青岛啤酒斥资4000万元,打造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博物馆开放至今,已经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成为青岛啤酒乃至整个青岛的文化窗口,更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的模板。“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朱军海说:“因为每一年的全国工业旅游大会都在青岛召开,就有人提议,要换换地方,想改到苏州,后来,到青岛啤酒博物馆特别是B馆参观完之后,还是拍板定在青岛。”

  小小啤酒豆一年产值800万

  今年,青岛啤酒博物馆正好开馆10年了,虽然不能与青岛啤酒的百年历史相比,但博物馆创造的文化价值和品牌效应是无法估量的。“不但是文化窗口,我们也能做到盈利,目前我们的门票和旅游纪念品收入比例是1:1,这是很不容易的。举例来说,以花生为原料的啤酒豆大家都爱吃,里面还加了酵母粉,花生香配上麦香,看似简单的纪念品就能给我们带来700万元到800万元的年产值。”朱总说。

  青岛啤酒的发展,能够反映青岛整座城市的发展,甚至整个中国工业的发展。“从2005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打造啤酒街,到6月成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990米长的登州路就成为了国内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之一。未来,我们还将依托登州路啤酒街,打造一个2.63平方公里的城市RBD(休闲商务区),让这里变成青岛的新天地,让青岛人在这里得到快乐。”朱军海说。

  对于青岛的啤酒文化,朱军海有着独到的见解,“啤酒已经成为青岛人生活的一部分,心情不好的时候喝几杯,心情好的时候更要喝几杯,啤酒起到了一种调节情绪、润滑生活的作用,也是青岛人创造快乐、分享快乐时最有效的载体。”

  ■链接

  “啤二代”讲解员眼里的啤酒文化


  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副馆长姜卫是个标准的“啤二代”,父亲也在青岛啤酒工作,她在博物馆里担任讲解员已经十几年了,很多领导来都是她讲。可能她的普通话不是最标准的,外语也不如年轻人精通,但是,她讲解时的那种快乐 、自豪的感觉能够打动每个人 。“真的特别生动,有感情。”朱军海说。

  在姜卫的眼里,啤酒文化就是“休闲、开心、快乐 、满足感”。从她的微笑和语气中,就能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工作、对青啤的热爱 。正像她所说的,当看到不同的人听完她的讲解变得很开心的时候,她就感觉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依海而生的青岛,有着海一样的胸怀,而当海的元素经历百年演进,与舶来品的啤酒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青岛独特的城市文化,这才是支撑青岛啤酒节的根本所在。

  每个人眼中的青岛的啤酒文化各有不同,那你眼中的青岛的啤酒文化是什么,可以发短信到18661788961,或者发邮件到lh1985413@163.com,来参与青岛的啤酒文化大讨论。

  文/图记者 娄花 周晓荷 见习记者 乔秀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