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云的工作,离不开白菜地。(市妇联提供)
47岁的青岛农业科学研究院女博士杨晓云,十余年磨一剑,在白菜研究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主持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大白菜新品种10余个。3月5日,本市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5周年巾帼先模事迹报告会,杨晓云获得青岛市
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本次报告会上共有10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0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98个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受到表彰。
“白菜”女博士获三八标兵 3月5日上午,本市巾帼先模事迹报告会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上,荣获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的崔红梅等女性做了事迹报告,其中“白菜”女博士杨晓云的事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要惊奇我的性别与我的研究领域,其实在我们农科院蔬菜所,女研究人员比男研究人员要多,这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记者的疑问,杨晓云博士笑着回复。
采访中,杨晓云简单对记者捋了捋她的“成长轨迹”,她生于1968年,山东荣成人,现在是农学博士,研究员,任青岛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我199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毕业,1996年7月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8月到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其中,1999年5月至2000年3月,我还曾在日本高知县农业技术中心研修。”杨晓云说,一路走来,她都在科研的路上前进,其实这没什么特别,她就是从小喜欢研究,特别是喜欢农学园艺。
十余年白菜研究成果累累 杨晓云介绍,她研究主攻的方向是白菜,梦想就是让人们吃上更有营养、更美味的白菜,十余年来,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很多人都知道,农学出成果比较慢,专家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可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这期间需要毅力和坚持。这么多年,杨晓云坚持下来了,在她的科研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记者了解到,这十余年,杨晓云在白菜研究领域先后参加主持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以及省市研究课题十余项,主持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白菜新品种10余个,其中有8个新品种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个新品种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鉴定。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园艺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3部。
攻克大白菜“小黑点病” 也许你在吃白菜的时候留意过,有的白菜上会有黑点,影响到白菜的品质,特别是在白菜出口时农户的利益会受损。那怎么预防这些小黑点呢,杨晓云就是这方面的行家,而是在国内率先开展大白菜小黑点病(黑芝麻斑点病)研究的专家。
记者了解到,杨晓云研究发现了大白菜小黑点病(黑芝麻斑点病)的分子生理基础、抗病机制,并做了抗病品种的研究工作,明确了小黑点病是由氮素过多引起的生理病害,育成了既抗小黑点病、又抗干烧心病的大白菜新品种“青研早9号”,并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杨晓云说,她还先后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大白菜小黑点病初探”、“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机理的研究”、“大白菜黑芝麻斑点病cDNA-AFLP差异表达分析及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铜素处理促进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的学位论文研究。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中大白菜小黑点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杨晓云主持育成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青研CR21”“青研CR20”等,近两年在胶州里岔等根肿病发病区深受欢迎。“青研CR21”2014年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青研CR20”参加了山东省春白菜区域试验,今年有望进入生产试验并通过审定。
女博士常年泡在田间地头 做白菜研究,需不需要经常下田地?杨晓云告诉记者,到田间地头肯定是少不了的,她几乎是常年都要跑到地头上去,有时候是在研究所的试验田里,有时候去城阳的实验田,有的要去更远的胶州、即墨去,对生长的白菜做记录,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记者还了解到,杨晓云作为情系三农12316热线服务专家,还经常下田地解答农民蔬菜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待人诚恳,自参加工作以来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农委嘉奖10余次。
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