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珅 王学文 李剑桥
这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区域战略全覆盖,其中蓝黄“两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被中组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荐为全国唯一的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典型案例。
让我们回视山东区域战略的演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精准定位,推进区域契合,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先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两大省级战略,为区域科学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发改委主任、省区域办主任王忠林说。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范围。今年9月,国务院批复《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山东被定位为“环渤海地区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战略前沿”,被赋予“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合作发展重要引擎”的重任;2012年,聊城、菏泽和东平县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政策;2011年,沂蒙革命老区所属18个县(市、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首要作用就是根据各地比较优势,通过分别施策,实现错位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当地资源潜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当地发展。
由青岛海西重机公司生产的海上钻井生活平台,经过紧张安装、调试,现已伫立在中东海湾,这是我国首次生产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样以质量优势,日前海西重机又成功中标马来西亚港口的高端起重机项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基础好,具有人才、区位等优势,承担着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引领全省转型升级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达131个,其中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五大主导产业继续在全国领先,其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来自省统计局的消息,2014年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7715.4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0%,比十一五末增长48.0%。
今年以来,庆云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过10亿项目4个。这个长江以北首块“飞地经济”实验田,是庆云县为突出在黄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利用土地优势,与天津市红桥区共同规划、建设、运营的。自2010年7月建设以来,这里不仅成为红桥区重要的项目转移地,还吸引了中国航天集团等18家央企,总投资额近200亿元。
黄三角地区土地富集,区位优越,生态敏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最佳选择。加快这一地区发展,对于全省转变发展方式具有样板意义。十二五期间,这一地区严格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发展,规划确定的17项支持政策,16项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这一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512.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9.9%。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基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在产业转移、项目对接、人才帮扶等方面,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东在这方面的表现多姿多彩。首先是在同一板块内实现一体化。公安部日前出台意见,要求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济(南)莱(芜)协作区早在2014年5月就率先实施这一改革。自2013年8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出台,在短短两年内,两地在交通运输、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五个同城化”已经全部落地实现;同时,济南与经济圈内其它城市的一体化也加速进行。这有力促进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经济的发展。2014年,这一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0879.4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
在不同板块内以资源要素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转变为梯度发展的动力,推动不同板块融合、协调发展,是山东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另一重大收获。
山东天信集团的发展为此作了注脚。东营的这家老牌棉纺织企业,建厂20多年,虽然曾进入行业50强,但囿于行业的限制,利润创收一直不高。随着蓝黄两区的融合发展,天信集团在青岛海关系统扶持下,发展起出口型的光伏产业和铜业,一举转型为高科技企业。劳动密集型的棉纺织产业,则转向西部的定陶县,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原料优势,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花开并非仅此一朵。青岛保税港区在菏泽牡丹区、德州乐陵市建立功能区,实现功能延伸和政策共享,在西部打造“不临海的港口城市”;蓝色经济区企业在济宁、聊城发展海陆统筹产业,海洋产业向内陆延伸……东部与西部携手、优势互补,在十二五期间出现高潮,有力推动了东西部融合发展。
由此,中西部地区在十二五期间都实现较快发展。2014年菏泽GDP增长10.2%,临沂的这个速度是10.1%,德州是10%,分居全省前三位,明显高于全省8.7%的速度,也明显高于胶东半岛地区。2014年,整个西部经济隆起实现生产总值17386.0亿元,增速超过全省1.1个百分点。令人欣喜的是,中西部不仅当下发展快,后续发展也劲头十足。德州市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居全省第一。
非仅如此,中西部地区还以后发优势,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表现不俗,正在成长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新优势。位于禹城的德州高新区,近年形成了以功能糖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产业集群,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其中两种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一种居亚洲第一。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德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外,临沂高新区、泰安高新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在十二五期间升级为国家级园区。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为山东更好地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抓住用好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重大机遇,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在协调发展中开拓发展新空间,为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引擎。”王忠林说。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