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打造"一办两局三多四补"招商体系

2016-06-07 14: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会展中心效果图。



  

《露梁大海战》将来新区拍摄。



  工业4.0、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海洋生物、蓝色金融……这些曾经在老百姓眼里多少有些陌生的产业,如今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集聚发展。那么,在打造招商环境,引进产业项目方面,西海岸新区有着怎样的创新做法呢?据悉,在西海岸新区,招商工作做到“高精准”,就是招商站得高、选资精、方法准。通过体制创新,打造“一办两局三多四补”招商体系,产业突出“蓝、高、新”特色。同时,新区还通过建立“三联三帮”服务品牌等方式,创新服务招商。

  创新体制 实现“高精准”招商

  新区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了“一办两局三多四补”招商体系,其中“一办”就是投资促进办,“两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专业招商局,“三多”就是多区域、多行业、多街镇招商,“四补”就是贸促、统战、工商、侨联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有益补充。体制创新焕发了工作活力,实现了项目布局精准化、产业链条精准化、资源配置精准化。在西海岸,招商体系各部门分工很明确,如投资促进办是总协调、总调度,通过“一张图”整合全区所有土地信息、规划信息等招商资源,通过“一张表”统计汇总全区在谈、签约、注册等产业项目;行业部门管招什么,“616”产业体系一共22个产业,由22个区直部门和17名区领导包抓,区领导统筹调度,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产业,定向引导、定向招商,产业链缺什么就补什么;专业招商部门管怎么招,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出击,登门拜访,积极洽谈“蓝色、高端、新兴”产业项目,去年在北京举行了大规模的招商推介会,一举签下了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52个大项目。

  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新区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616”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十大特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六大特色融合型产业。同时,新区两年时间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等国家级牌子。而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工业4.0、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经济业态涌现。

  “三联三帮” 提供高水平服务

  企业为什么愿意来新区?除了新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高水平的服务。据悉,新区建立了“三联三帮”服务品牌,即政务热线联、区级领导联、职能部门联,帮企业谋思路、帮企业解难题、帮企业拓市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建设、融资等问题300余个。比如,专门成立了嘉年华、红树林、藏马山度假区等项目协调推进工作组,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专题调研,出台支持措施,解决了融资、土地等一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悉,在营商环境便利化方面,西海岸新区围绕项目从准入、成长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在新区,项目的准入环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率先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实现翻番增长,总数达到17万户,而新区获批时有6万多户,两年增加了11万户。建设环节,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年以上。

  发展环节,制定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支持餐饮旅游业发展十四条、政银企联动助推经济发展十二条等四个方面政策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比如,去年率先实行新房新政十一条后,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今年1至4月份销售面积增长了77%、房价增长了13%。监管环节,开展首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形成“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

  融资渠道多元化,新区设立后的5年,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刚开始是我们找资金,现在资金找我们,各大银行、投资商等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两年来,金融机构由121家增加到185家,有8家银行已经和正在设立分行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授信700多亿元,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两年来引进建设1000余产业项目

  项目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经济是实实在在的项目。两年来,西海岸新区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做到了“天天有项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区集中抓了“三个一批”项目。这其中包括百亿级大项目,即30个百亿级项目,如万达东方影都实现了三个“五”,即总投资500亿元、占地5000多亩、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影视产业园;惠普大数据项目,总投资220亿元,是惠普软件在中国唯一布局的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同时还有一批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复旦大学国际研究生学院、中韩国际医疗中心等30多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在谈在建,正在规划建设大学城,引进的大学基本都是产教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新区引进的还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1000多个、是前6年的项目数量之和,总投资540亿元、是前8年的资金投入之和。新修建市政道路46条,平均一个月就修建2条道路;青连铁路、轨道交通13号线、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步入“高铁”、“轻轨”快车道;总长2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明年即将完工,一举完成全市十三五地下管廊建设计划的三分之一(青岛市十三五期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计划是60公里),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绿色屋顶等工程加快推进,打造地上铺“海绵”、地下建管廊的海绵城市。

  国际园区拓展开放深度

  据悉,西海岸新区拥有6个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园区,是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区之一。新区内的青岛开发区是新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转型区,重点向机器人、工业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国际经济合作区重点是三句话:提升中德、突破中韩、放眼国际,被动屋、空客、新能源汽车、中欧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创了“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等6块国家级牌子,被誉为国际生态合作园区的典范,新区还将规划建设中韩、中美、中巴、中欧等经济合作园区。

  保税港区是国际贸易的试验田,正在创建自由贸易港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重点打造影视、科技、旅游“三大引擎”,目标是建成中国好莱坞、东方影都;海洋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领头雁,明月海藻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制品基地,正在建设青岛的中央活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啤酒节为媒介,以休闲度假为特色,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董家口经济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努力打造第四代港口和现代化蓝色新港城。

  而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一区多园”开发模式,积极创建青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蓝莓基地;青岛西客站商务区是新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依托综合枢纽站,建设融综合交通、商务商贸、铁路物流、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晋华 通讯员 臧富贵 侯连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内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半岛官方网站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