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支招城市环保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2017-04-18 06:43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李晓哲 徐杰 刘笑笑 孙丰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时指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PM2.5年均浓度下降20%以上,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彻底消除河道、水库、塘坝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环境质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市人大代表赫旭 消除多头管理,明确主管部门

  



  从事环保工作的青岛市人大代表、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赫旭这次把目光投向了水环境的治理,她建议理顺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多头管理来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体制机制弊端影响效率

  “本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积极进展,省控以上河流水质按期达到了省控目标,胶州湾水质持续改善。”青岛市人大代表、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赫旭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本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很不平衡,外围区市在很多方面甚至好于中心城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比如全市大多数的城市黑臭水体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这与中心城区的地位,以及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投入效率的问题,有历史欠账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体制机制存在弊端,阻碍了中心城区水环境的加快改善。

  体制机制弊端集中反映在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如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河道等的规划建设、组织运行、维护保障、日常监管的工作职责划分及财力投入分配,存在市直相关部门之间交叉、市级与区级之间交叉等现象,相关责任边界不清晰,工作推进及监管过程中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污水直排等现象时有发生。

  污水问题难管有三大原因

  经过调研,赫旭认为体制机制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多头建设、多头把关、多头管理。比如管网及排水沟渠(或暗渠),有市相关部门或市直企业建的,有辖区政府、重点工程指挥部组织建的,有街道或小区自建的,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建设期间的质量把关、建成后运行维护的人财物投入、运行维护期间的监督管理及执法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市级与区级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或职责交叉问题,一遇到难题就成了都管都不管,造成较多管网不衔接、不贯通、淤堵无人维护、破坏无人查处、冒溢不能及时解决等现象。

  二是责、权、利不统一。比如污水处理厂、泵站建设,一般由市相关部门实施,但项目建设会不同程度影响到辖区周边土地收益,而项目建设又需要辖区出让土地、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及分担投入等,有些设施还承担跨区任务,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利益难以平衡,导致项目落地难,推进难。

  三是责任边界不清晰。比如边界河道保洁问题,违法倾倒垃圾、雨污混排是由市级相关部门查处,还是由边界两区的哪一个相关部门查处,一直没有明确界定。比如建成后的管网由谁来监督移交养护,从法律层面上、从部门职责划分上均没有明确界定。

  建议明确一个主管部门

  在赫旭看来,中心城区排水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体制机制弊端,不仅仅影响了水环境的加快改善,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亟需尽快拿出办法彻底解决。因此赫旭建议:本着辖区负责的原则理顺有关体制机制,尽量将事权下放到辖区,市级部门只负责工作统筹及督导,不参与具体的建设组织任务。在事权下放前,市级应指定一个行业主管部门,查清排水设施底细,完善工作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面移交辖区管理。对移交事项,辖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不接。市相关部门可以全面负起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的责任,同时接受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对跨区及边界建设及监管事项,由市级指定,辖区必须执行。比如污水处理厂建设、泵站建设,市政府一旦确定在哪个辖区建设,承担哪几个跨区治理任务,相关辖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拒不执行的应严肃问责。

  而对跨区建设及运行维护、运行保障的投入分配、利益补偿问题,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生态补偿等办法。

  消除多头管理,明确一个行业主管部门。建议整合市级各部门关于排水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职责到一个部门,消除责任交叉事项。再就是加快修订完善城市管理、城市排水等地方法规,对市级职能部门之间、市与区之间职责不清的事项进行细化明确。

  ■市政协委员王静 “电能替代”消灭雾霾源头

  



  对于雾霾,大家都不陌生,怎么治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王静,从事的一直是研究工作,对青岛的环境空气质量有更准确的体会。“青岛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是冬季雾霾仍然频繁出现。”王静建议,进一步推进青岛的电能替代工作,消灭雾霾源头,保卫蓝天。

  王静说,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电能替代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现在青岛有的地方已经开展了电能替代工作,成效比较明显。电能可以应用于供暖、供冷、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电气化等多个领域。比如煤改电,对城乡接合部及农村等集中供热到不了的地方,居民就可以采用电供暖。”王静建议将电采暖纳入青岛市的供热规划,明确并划定电采暖具体应用区域,推进城区老旧、小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让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到市民心中,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

  ■市人大代表王勇 防治大气污染应引入先进技术

  



  报告提出,完成40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治理项目。市人大代表、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建议,深入防治大气污染,应引入更多的国内领先企业和技术平台。

  “40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将进一步降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岛城的环境空气质量。”王勇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政策激励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源头控制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通过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洁净煤技术和锅炉废气深度处理技术应用等措施,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污染治理。

  “实施节能保暖工程200万平方米。”报告中的这个数字也引起了王勇的注意。他说,这一举措既有利于推动低碳青岛建设,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市政协委员李俊良 减少化肥依赖更好保护土壤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启动土壤环境状况详查,强化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市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俊良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7年的安排,找问题准确,可操作性强。今年他提交的提案就与保护农业土壤健康有关。

  李俊良说,对农业土壤造成危害的污染源主要有化肥农药的过量与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的排泄物,“工业三废”和农村生活污水不适当排放等。“这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已经非常重视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李俊良介绍,比如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使用高碳有机肥,减少对化肥使用的依赖,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都对耕地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不过,目前土壤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李俊良建议发挥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引导职能,制定保护土壤的农业生产政策,加大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及耕作方法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保护土地。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