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康有为正式定居青岛百年,故居内新增藏品揭秘:他的身高大约为1.67米

2023-06-23 14:2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6836)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百年的时光,流转消逝,留下芸芸众生,在时光中回望,探索。

6月23日,是康有为寓居百年的日子。1923年的这一天,康有为乔迁新居。他不止一次来到青岛,“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的印象,让他决定定居于这座海滨城市。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再次走进故居,在工作人员葛梦洁的带领下,了解了康有为寓居青岛的原因,以及故居里留下的康有为在青的踪迹。

1

故居院落里,康有为手植的银杏参天,“每年都有大量的白果”,葛梦杰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福山支路5号,百年的建筑最初是德国上尉的居所,后来因为康有为的寓居而闻名。如今,故居在2022年9月份重新整修后开放,增加了互动大屏,也开放了一楼的房间供游客展览。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参观故居,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一次偶遇游客,他们要求半岛全媒体记者带着他们游览青岛,便带领他们由故居出发参观了小鱼山等景区,这种偶遇的感受,犹如当年康有为第一次看青岛一般,亲切,又印象深刻。所以,多年后康有为选择了定居青岛,并先租后买,购得了福山支路5号。

青岛的魅力何在?这栋楼的魅力又何在?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康有为留给青岛的评价。不过,到底这句话的原话是什么?葛梦洁说,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和出处。

不过,她找到了康有为先生的《与方子节书》,文中有这样的内容:“……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全岛皆红瓦新楼,无一黑瓦旧宅。登山而望,近海而游,楼阁华岩,道路净静,金碧照耀,掩映于绿林之梢、碧山之间、沧波之上。朝晖初上,林中爽气袭人,徘徊海浴之场,巡行公园之路,波光云影,花气叶香,万绿青英,沁人肺腑。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一段话,更全面,也更详实地描绘了青岛的美景。

红瓦之中,有一栋,最终属于了康有为。

福山支路5号,一栋德式别墅,建于1899-1900年,原为德国海军上尉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男爵的住宅。建筑风格独特,建筑的主体部分为坡度很大的双坡屋面,上覆红色中式筒瓦,但是屋顶却是中式的歇山顶,屋脊的两端起翘,屋檐使用的中国传统式装饰构件瓦当和滴水等丰富了屋面线条的变化,是明显的中西文化碰撞后的交融。

主入口设在建筑的南立面中端凸出在外,铺砌粗石三进式露天台阶直上二层,并镶嵌鲜艳的拱券形红砖门套。装饰要素富有厚实的、古朴的雕塑感,表现了建筑的体积感和规整均衡的对称美感。

1922年12月青岛回归后,建筑归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所有;1923年6月康有为来到青岛,租住在此;1924年,康有为购买该建筑作为自己的寓所,称此处为“天游园”。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省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工部主事。

“康有为与青岛的联系,始于1897年11月14日的胶州湾事件”,青岛人文思想史学者李明先生撰文称,《胶澳租借条约》的签署,成为了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的理由。然而,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历史的洪流将康有为吞没,无奈他流亡海外躲避。回国后,几次努力都有“回天乏术”之感。

“1917年底,康有为参与张兴复辟,失败后从北京躲到天津,辗转来到青岛避难。短暂停留后又回到上海,这是康有为先生第一次来到青岛,但来到青岛之后对青岛的风光十分的赞赏”,葛梦洁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对于青岛的风光,康有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拜谒了在青岛的恭亲王溥伟,时值冬至,“溥伟按清宫旧例留康有为吃馄饨,康有为激动地写下了《丁已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一诗:

“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

晓暾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情恋。

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

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

他前前后后,为青岛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在他眼里,青岛犹如桃源仙境,他为汇泉写下了《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的诗句:

“海水冥蒙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

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青岛的五月,让他沉醉,《五月十四日游青岛,月夜驱车绕岛一周,口占二首(其一)》中,有他赞叹的句子:

“岛屿幽深是会泉,海山楼阁似群仙。

月明穿过樱花路,尚想花开感往年。”

由于初次印象很好,所以,6年后,康有为第二次来到青岛。

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接待了他,他暂住在客栈,给家人写信:“今各人住客栈极贵,俟得屋,当电告,至时可来青岛,实远胜沪矣”(《与梁随觉书》)。他四处游玩,再游汇泉,写下了《重游青岛示佳重孙》:

“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嵬。

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里来。”

1923年5月,康有为偕友人同游崂山,写有一首330字的五言排律《劳山》,并附以长跋,是诗和跋一并刻在太清宫的一处巨石上,至今犹存,是青岛一处重要的人文胜迹: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

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

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

……”

2

重新整修后的康有为故居焕然一新,增加了互动大屏。一楼新开放的房间里,大屏上播放着康有为游览世界的踪迹,线路详实。葛梦洁给半岛全媒体记者展示了路线上的地点,每一处的踪迹都有康有为散播思想的痕迹。

在青岛,康有为有位老友,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的陈干。

此次重逢于青岛,陈干自是殷勤接待。康有为也借居在陈干观象一路5号的家中。随后陈干偕夫人陪同康有为及夫人选购居所,走了几处,康有为相中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一座背山面海、风景极佳的建筑,也就是如今的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对别墅颇为满意,他认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仅距百步。”而且,风景极佳,盛暑不热。从这年七月份开始租用,过了一年多,又买了下来,以便长居。康有为还把宣统皇帝溥仪给他题的“天游堂”悬挂在宅子中,所以这所新居也叫“天游园”。

在青岛,康有为终于结束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1924年,康有为写下了《甲子夏六月,得青岛德国旧提督楼,赋示曼宣婿及诸孙》,来记述他得到新居时的心情: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

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

这也为康有为在上海和杭州之外的第三处房产。有资料显示,青岛这幢“吾生所未有”的住宅,康有为是用非常优惠的价格购得的,据说在契约尚未订妥时,胶澳督办换了生性倔强的高恩洪,康有为不得不增加了10000多元,才买下房子。1924年,他曾在家书中抱怨:“押契及租单收。青岛官与银行皆重收谬诈奇甚,若不存此单,须再纳。今寄来者去年七、八、九月租,是纳租告知,非收租给据也。可再检寄,至要。”

康有为在这个山坡住宅里断断续续地度过了其一生的最后岁月。后来因为住客太多,他曾将原总督马厩改造,加建为二层供人们居住。

在青期间,康有为的公开身份是万国道德总会的会长。不过,寓居青岛之后,大学理想再度成为康有为在青岛开拓的一大目标,他看好了德国人所建造的俾斯麦兵营旧址,试图在此开办一所大学。在家书及致友人书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吾拟开一大学于此,就近收得万年兵营为之。亦相距数百步耳。扶杖看云望海之暇,与天下之英才讲学,远胜沪上矣。”这也是康有为谋划深远的一件事,他与同仁计划在孔子故乡曲阜创办大学,在青岛先开预科,遗憾未果。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在俾斯麦兵营旧址成立,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出任校长。康有为为这所大学捐献了约合10万大洋的图书。

建博物馆同样是康有为的愿望,他认为博物馆能“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甚至“十年穷乡之读书,不及一日之游博物院”。在“百日维新”期间,他曾将倡办博物馆作为新政之一,得到光绪帝的首肯。变法失败流亡海外十六年间,他以行家的眼力,购买了不少珍贵文物,当时便计划回国后开设博物馆。寓居青岛期间,康有为在居所内展览自己收藏的海外文物及中国古代的字画、瓷器、佛像等古董与艺术品展览会,并以近代博物馆布展方式加以文字说明,此举吸引了不少游人,俨然一座私人博物馆。

3

故居中,一张1904年康有为签证和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第六项”证书复制品引起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注意,葛梦洁说,这张签证详细记载了康有为的个人资料,而一直令人好奇的康有为身高也得到了确认,“根据这张签证,康有为身高在1.67米左右”。      

1924年春,康有为以银洋购得李村山场两亩备作墓地。这个有些奇怪的举动,冥冥之中为三年之后“一杯柠檬红茶”的中毒案,作了铺垫。

刘廷琛的孙子、青岛章草名家刘诗谱在回忆康有为的文章里,提到晚年在青岛的行踪。一次,康有为乘船到崂山下清宫游览,同去的有二十余人。一时兴来,让每人开一地址给他,回青岛后给每人赠了一幅对联,并作诗记游存于庙中。

还有一次,康有为到沧口华新纱厂参观,那时刘诗谱的父亲刘伯明正在该厂工作。康有为到厂后受到厂方经理热烈欢迎,并设宴招待,又在一起照了相,共有五十多人。他还写下了“论文作赋俱不敌,饮酒食肉自得仙”的对联。

刘诗谱记得,一次,康有为去拜会祖父刘廷琛,会客室在楼上,他经过走廊,从窗户看见书房里的张范卿先生衣冠古老,颇为惊讶,便邀请先生到楼上一见,但张先生拒而不见,因为他讲的是宋儒程朱之学,与康有为维新学说正好相反。张范卿原名张绍价(1861—1941),字范卿,即墨郭家巷人,同治年间举人,与郑杲、王锡极并称即墨清末民初三位大儒,对当时即墨及青岛的文坛大有影响。张范卿曾写过一部书名为《中西学说通辨》,批驳康有为的学说,以后再见康有为到来,张先生就避出去了。康有为的书法,属于尊碑革新一派,“但我祖父不赞许,并不让子侄辈效法其书体”,刘诗谱说。

陈干夫人杨紫霞在《我与康有为老师》也在回忆中提到与康有为交往的细节:陈干、杨紫霞夫妇知道康有为喜欢喝酒,爱吃糖醋鱼,他们以青岛特产加吉鱼招待康老师。鱼是刚从海里打来的,烹调后味道极其鲜美,康有为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康老师住在我家期间,我们游览过青岛的风景名胜。如跑马场、五号炮台、前海栈桥、海水浴场、海滨公园等,康老师对青岛的天然风景之优美赞不绝口,认为此等胜景在国外也难得一见。”

1927年2月某日的一封家书,可视为康有为的绝笔信:“告楠可查六太之会已供不?未供应供。或在青岛、大连供可不?至要。即复。今寄归吾写之谢恩折,可点石一千(交有正),与诗同送作谢礼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70寿辰,原来打算在济南祝寿的他,后来改在上海设宴。前一天,徐良由天津抵达上海,带来末代皇帝溥仪题赠的御笔“岳峙渊清”四字匾额和玉如意一柄。康有为则起草了100多字的《谢恩摺》,石印千份,分赠给了祝寿贺客,并将匾额高高挂起,向祝寿贺客展示。这时,正当北伐军闻风披靡,从安全上考虑,康有为想把全家转移到别处,以避北伐军锋芒。3月18日,康离开上海去青岛。据康同壁的记载说:“先君离沪时,亲自检点遗稿,并将礼服携带,临行前,巡视园中殆遍,且曰:我与上海缘尽矣。以其像片分赠工友 ,以作纪念,若预知永别者焉。”

康有为到青岛之后,写赐寿谢恩折时,未写数行就开始痛哭,写完后告诉家人说:“吾事毕矣!吾事毕矣!汝等可珍重此稿。”

3月29日,康有为来到青岛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广东同乡宴。当他喝了一杯橙汁后(有说法是柠檬红茶),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请了两位医生诊断,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0日,呕吐了一夜的康有为感觉毒已清除,非常健谈,照例夜观天象。可是观看了没多会儿,突然独自大呼:“完了,完了!”之后,又说:“中国无我立足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到31日凌晨5时许,康有为在门人李微尘的怀抱中,“七窍出血而死”,尸体不僵。

对于康有为的死,说法不一。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环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这样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