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出海记|海岛灯塔守护者:一次执勤俩月,不惧高温怕孤独,《平凡的世界》看了好几遍

2023-07-31 21:5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851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每隔10秒,闪亮1秒,远在24海里外就能看见……位于朝连岛上的这座灯塔,从1903年建成发光,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是南方驶往青岛港的初见助航标识,指引了无数的船只安全过往。穿越百年,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守塔人的默默付出。此前,山上没有空调,到了夏季天气潮湿,衣服甚至都能拧出水来。蚊虫叮咬,睡一觉起来浑身都是包。岛上执勤最少2个月,有时候因为特殊原因连续守塔8个月……7月25日,记者跟随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的补给船只,登上朝连岛探访守塔人的日常。

朝连岛灯塔

夏日塔内超40℃,巡查如同进“烤炉”

7月25日,记者跟随青岛航标处的补给船从六号码头出发,航行了4个多小时后,来到了30海里外的朝连岛。

隔着海岛还有很远的距离,就能看见海上的灯塔。据介绍,岛上的塔楼实际高度12.8米,从海平面开始计算,灯的高度是80米左右。塔顶安装的是国产WM-780A型12层LED灯器,最远能够照到24海里。

记者跟随补给船只登上朝连岛

设置是每隔10秒,闪亮1秒。这种闪烁的灯光,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做法。在海上如果是长明灯,反而不显眼。通过闪烁的方式,过往的船只更容易发现。

从1903年建成开始,这座灯塔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但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在塔的下方有一处附属建筑,这个就是守塔人生活的地方。

7月25日上午11时30分许,记者跟随守塔人来到塔内。里面是螺旋式台阶,最上方是一个玻璃的房顶。登上去以后,无限海景尽收眼底。与其说是灯,近距离观察更像是一根柱子。整个灯高度1米左右,直径也差不多要半米。

守塔人刘世涛

由于是玻璃圆顶,在夏季高温照射下,里面如同烤箱,体感温度超过40℃。进去一小会,身上已经大汗淋漓。守塔人刘世涛说,他们现在一共有两个工作人员。每天早晨8点交班,一个人工作24个小时。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打扫好卫生。灯罩、塔楼等部位都要打扫干净。同时,他们还要定期去巡逻,最少两个小时一次确保灯塔没有故障。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及时启动备用大灯。

张兴盼登塔巡查

去年10月份,主灯的线路板就发生了故障。刘世涛紧急联系了岸上的工程师,快速解决了问题。“遇到天气恶劣的情况,我们会更加小心,”刘世涛说,越是恶劣的天气,灯塔的重要性更强,才能为过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守塔人正在擦除灰尘

到了晚上,根据要求每隔两个小时,都要查看一次,确保大灯正常运转。这些数据,他们都要详细地记录到日志上。“总体上来说,这些日常的工作并不算太辛苦,”刘世涛说,海岛上的生活条件相对要艰苦,而且远离闹市区,这才是守塔人最难熬的地方。

蚊虫叮咬很厉害,一觉醒来浑身包

今年58岁的刘世涛,此前曾是一名远洋货轮上的船员。年纪大了以后,想更安稳一点,选择了在海岛上守护灯塔。“还是在岛上更踏实,更有安全感,”刘世涛说,在远洋货轮上几个月都看不到陆地,尤其是遇到台风的时候,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交代在这里。

张兴盼在打扫卫生

常年的出海,吃过不少苦。2018年,他来到岛上开始守塔生活。“那会电力还不充足,没有空调,”刘世涛说,刚来的那一段时间,连自己都有点吃不消。最难熬的就是夏天,海岛上的高温高湿天气,还有蚊虫的叮咬。

“衣服被子全长毛了,地板上都是水珠,”刘世涛回忆说,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一点。夏天没有办法开空调,但是他们晚上更不敢开窗通风。岛上的蚊虫非常厉害,平时来来回回,纱窗根本挡不住这些蚊虫。

他们都是到了晚上,关了灯以后,才敢打开窗户透透气。刚上岛的时候,被蚊虫叮咬一下就是一个大包。在岛上适应了以后,虽然也会被叮咬,但是顶多也就是一个小红点。“我们都形成了免疫力,”刘世涛说,海岛上的这份艰苦确实值得。

他在做船员的时候,报坐标都是距离灯塔还有多远。虽然现在航标技术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但是灯塔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它站在那里,过往的渔船一眼就能看见。而且,现在的灯塔还增加了北斗导航定位等功能。在航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人一灯一塔,孤独最难熬

“慢慢适应就好了”,刘世涛说,相比于以前的守塔人,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真是今非昔比。前几年,岛上通了移动信号,可以跟家里人通话。这两年,岛上还通了网络信号。想家的时候,他还可以跟家里人打视频电话。

检查线路

不仅如此,他们的住处还添加了一台电视机。空闲的时候,他们可以看电视来打发时间。随着岛上跟市区通了电,用电也不再是问题,值班的房间里也安上了空调。

在岛上生活,最难熬的就是远离市区,时不时冒出来的那种孤独感。刘世涛说,现在岛上的守塔人一共是3个人轮班。一般情况下,岛上都是2个人值班。他们平均2个月上岛执勤一次,然后可以回家休息一个月。

但是,在岛上真的很清静,有时候清净得让人很不自在。今年刚刚成为守塔人的张兴盼是一名90后,也是现在最年轻的守塔人。张兴盼说,他之前也是一名出远海的船员。后来在女朋友的劝说下,回来想找一份更加安稳的工作。看到守塔人的招聘启事以后,就果断地报了名。“刚开始就是为了躲清静,在家里整天都是跟哥们一块喝酒。”张兴盼说。

“什么感觉也说不上来,就是有时候心里很难受,”刘世涛说,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很想念市区里的热闹。为了打发空闲时间,他在附近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种上了各类时鲜蔬菜。有时候遇到了风浪天,岸上的物资没办法及时送达,也能有一些吃的。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读书。这也是他多年从事远洋船员养成的习惯。尤其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已经读过了好几遍。

最长一次8个月,最愧对家人

除了孤独,他们还不得不面对长期的出差,家里有啥活都帮不上。刘世涛说,正常情况下,航标管理处的补给船一个月来一次。现在也有不少游艇,如果有急事,也可以来岛上接他们回去。

但是,遇到大风大浪或者大雾天,船只根本没有办法靠岸。他们就只能等着。最长的一次是去年,同事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上岛,他一个人在岛上坚守了6个多月。

“家里有了急事,什么忙也帮不上,”刘世涛说,最愧对的就是家人。至今让他难以释怀的是2019年,当时他得知父亲病重。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懵了。当时正值台风过境,海上风浪很大,他知道自己根本回不去。

“当时给自己的打击很大,”刘世涛说,年轻的时候跟父亲有很多争执。上了年纪以后,父子俩也慢慢和解,还没来得及让老父亲享受天伦之乐,就这样离开了。直到父亲过世多少天以后,他才回家。

据介绍,青岛航标处辖区近现代灯塔设置始于1900年,历经百年沧桑岁月,目前共有9座灯塔仍在进行使用。其中,像千里岩岛、朝连岛等海岛上的灯塔,仍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守护。他们克服海岛上的诸多不便,一直守护着灯塔,照亮来往船舶安全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