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正当时,监管敲警钟!今年各大险企备战态度出现分化,有险企第一轮产品10月已停售

2023-10-25 09:5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013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从9月中旬开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险企陆续推出“2024开门红”主打产品,抢跑2024开门红,主推产品类型仍以储蓄理财型险种为主。与往年不同的是,已有部分险企开始淡化“开门红”甚至选择放弃开门红这一营销方式。

在各大人身保险公司为2024年推销“开门红”工作而忙碌时,监管机构针对开门红的一些风险隐患频频出手。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严防“开门红”营销乱象。

开门红之战打响

仍以储蓄类保险为主

在保险业,每年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被业内称为“开门红”,在此期间,各家保险公司都会推出主打产品,通过各类优惠利好政策,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份额。

和往年一样,中国人寿仍然是首家开启“开门红”的险企,9月中旬就推出了多款开门红产品,太平人寿紧跟其后。进入10月份后,平安人寿、友邦人寿紧随其后,推出了开门红新产品。

其中,中国人寿推出了鑫耀龙腾两全保险、鑫禧龙腾年金保险、鑫耀年年养老年金保险、鑫耀鸿图年金保险4款产品,均可附加万能账户鑫尊宝c款2023版,保底利率2%,最新万能险账户演示收益率为3.5%。以鑫耀龙腾两全保险为例来看,交费期设为趸交,可三年交或五年交。

平安人寿推出一款传统型增额寿御享金尊,预定利率3%,以及御享金尊分红型增额寿险,为保底+浮动收益组合,保底部分收益为2.5%。泰康人寿重点推出的开门红产品为尊享世家(增额版)2023终身寿险,以“增有效保额、增现金价值、增意外保障、增两代、增豁免”的“五增”为特点,缴费方式分为趸交和3、6、10、15、20年交。

从以上公司推出的产品类型看,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主推的开门红产品与往年类似,仍以储蓄类保险为主,产品形态以“年金/两全(主险)+万能险(附加型)”组合形式为主。

备战态度出现分化

多数险企仍维持快节奏

虽然同样都推出“开门红”产品,但是各家险企对于“开门红”的态度却是各不相同。有的险企2023年推出“开门红”产品的节奏仍与往年一样快,甚至提前启动销售,刚进入10月份,就已经停售了第一轮的“开门红”产品,有的险企对于“开门红”则较为淡定,稳扎稳打。

据岛城某大型险企的保险代理人周女士透露,该公司今年由于上半年公司的业绩完成较好,从8月份就已经在着手筹备“开门红”产品的相关工作,目前已有一款产品在前几日已下架,现在其所在机构已经在推另一款分红年金型的产品。

比起上述机构,某些机构对于开门红的态度较为淡定,“我们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员工培训,学习新产品,可能在11月初会推出包括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在内的三款‘开门红’产品。”岛城某中型险企保险代理人赵女士告诉记者。

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在2023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态,“我们已经不做‘开门红’了”。目前太保寿险经过转型已慢慢走出依赖开门红推动基本法的路子,之后会持续专注于常态化经营、常态化销售、常态化招募,打造每月稳定出单、稳定销售的模式。

三大角度入手

严防“开门红”乱象

尽管目前保险业对于“开门红”的态度已开始分化,但对于多数公司来说,一季度的保费仍然是全年中的“重头戏”。近年来,为推进“开门红”产品的平稳健康发展,监管频频出手纠偏。

今年,监管再度对于“开门红”进行规范性要求,先是7月“吹风”,而后针对银保渠道手续费过高、小账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监管部门下发多份文件,力推“报行合一”。10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则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通知》,其内容从年度预算制定、“报行合一”以及规范销售行为三大角度入手,严防“开门红”营销乱象。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是制定业务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各人身保险公司要以优化负债质量、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为目标,科学制定公司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通知》还要求,要落实管控责任,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为了执行“报行合一”,部分险企暂时关停了银保渠道。截至目前,通过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的充分沟通、相互协商,绝大多数开展银保业务的银行已与保险公司按照“报行合一”的要求重新签约。

对于产品销售,《通知》则提出,要规范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各人身保险公司要加强销售渠道、人员和行为管理,严禁销售误导、强制捆绑搭售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等。同时,《通知》还要求密切关注新闻舆情、举报投诉反映的问题,对问题集中的公司、渠道、地区视情开展专项调查,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肃追究相关保险机构和人员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行业通报,维护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表示,长远来看,《通知》内容有利于消除行业过往发展中存在的销售误导、截留挪用保费资金带来的潜在风险、业务数据不真实等现象,利于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