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一田两用,老屈尝甜头

2023-11-05 22:46 大众日报阅读 (20851) 扫描到手机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刘位婷

10月17日早上5点,天还未亮,屈玉太和工人们换好衣服,来到稻田池塘边熟练地捞起昨晚下的地笼,抖了抖笼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顺势而出。

“上秤,112斤。”商贩一边忙活着记账,一边打包小龙虾,早上7点多,240斤小龙虾被装车发走。

眼前动作麻利的屈玉太是泰安市东平县商老庄乡巩庄村人,几年前在外务工的他回乡创业,正好赶上县里发展生态渔业,于是他和别人一起成立了公司,发展稻虾套养。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屈玉太想扩大规模,继续发展生态渔业。“大水面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的方向,如果水产养殖面积过小,就难以保障收益。”就在屈玉太为选址发愁时,老湖镇副镇长田蕾主动找到了他。

“我们要整治5615亩涝洼地,打造2500多亩的生态渔业示范区,咋样,来不来?”一来二去,选址敲定。

田蕾口中的涝洼地,一直是老湖镇党委班子的心头大事,旱不能种、涝不能渔,几乎颗粒无收,群众备受困扰。

可是涝洼地咋发展生态养殖,屈玉太思来想去,也没办法。这时,镇上聘请了专家,因地制宜,搞“一田两用”。

“一田两用?咋用?”屈玉太不解。

“‘上豆下鱼’,中间台面升高、种大豆;四周挖水池,放养鱼苗。”专家说完,屈玉太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个种法真稀罕,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块田就有两份收益。”

说干就干,一年时间,屈玉太发展的“上豆下鱼”模式已颇具规模。

谈起收益,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台面发展大豆,扣除成本后,一亩收益1900元。池塘养殖以黄颡为例,每亩产量1000斤,按照14元一斤计算,去除成本后,每亩池塘纯收益7000元。”

金秋丰收季,在屈玉太的豆田里,4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收割。“一天80元,还管饭,大家聊着天就把活儿干完了。”水河村村民田西蓝,一有时间就来这里做零工。

金灿灿的豆子顺着仓门倾泻而出,屈玉太的脸上满是喜悦。见到了收益的屈玉太,今年又把水位、台面都合适的田全部用来发展稻虾套养。

稻虾套养,就是在稻田周边开挖循环沟渠放养小龙虾,引东平湖活水使其自繁自养。水稻与龙虾互为依托,稻田微生物为龙虾提供养料,龙虾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有机肥料,种植出的稻米绿色有机无公害。

“水稻一亩收益7000元,小龙虾一亩4000元,这样稻虾套养一亩田收益11000元。”屈玉太说,不论是“上豆下鱼”还是稻虾套养,收益都非常可观,“一田两用”带来双份收益,他要借着政策的东风,带领大家更加努力向前奔跑。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平县锚定“富民强县”目标,依托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等优势,统筹湖内25万亩、湖外5万亩水面,深入实施30万亩生态渔业工程,科学布局大水面生态渔业、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渔旅融合产业发展、渔业科技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等各项工作,构建“一湖一洼三片区”生态渔业发展格局,实现“粗放式”养殖向生态智慧渔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