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丨医保基金岂能成了“唐僧肉”

2023-12-09 06:5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9638) 扫描到手机

今日话题

治病救人岂能成谋财手段?近日,《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 调查显示超收21万》《名校博士自述:我是怎样查出医院多收我爸10万医疗费的》两篇报道引发热议,一位患者家属以统计模型方式查出,并由医保部门确认,安徽芜湖二院超收21万元医疗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网友感慨:没想到有患者家属这么专业和细心,没想到涉事医院竟然这么胆大妄为。然而事件余波未平,又有医院被曝光在医保基金使用上“栽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2022年度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处罚款98万余元。今年3月,该院才因为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被罚248万元。医保基金是普通民众的“救命钱”,绝不允许有人动歪脑筋、打坏主意。

对医保基金的管理必须下点狠功夫

□特约评论员 李光全

有人说救死扶伤是医者之本。但有些不良不法之人竟然将医院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给活生生弄成了谋财的手段、坑人的套路,实属不该。

近日,《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 调查显示超收21万》《名校博士自述:我是怎样查出医院多收我爸10万医疗费的》两篇报道火出了圈。让人拍案称奇的同时,更是对能用统计模型算出医院超收21万元医疗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患者家属十分佩服。说实话,要换成是我,因为没有这样的专业和细心可能无法发现这些问题,也更让我想破脑袋也不敢相信的是涉事公立医院竟然如此大胆,真的是辜负了患者的信任。在感叹将信任错付的同时,我又在思考,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在涉事的医院难道形同虚设吗?涉事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又去哪了呢?

更让人瞠目的是,涉事医院超收21万元的事情还在解决,又爆出了该医院在医保基金使用上“栽了”。网络上查询后发现,这样的事情竟不是个案。鼎鼎大名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也爆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处罚款98万余元,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被罚248万元的新闻,和安徽三家医院一样屡犯屡改、屡改屡犯。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曝光,绝对没法用偶然性失误来搪塞,必然是制度上出了问题。或是无规可依,或是有规不依,或是监督无力,或是根本没有监督。看来,除了医院要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外,对医保基金的管理也要下点狠功夫。不知道在面对问题整改时,对医院的问题是否仅一罚了之、以罚代法了?问题出现时,不仅涉事医院、涉事人员要接受处罚,相关监管部门、涉事人员的直接领导也应该承担失察或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对超收医疗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情况,相关行政部门应顶格处理,并要求行业系统内各单位自查自纠,达到举一反三、全盘整治的效果。及时以问题的有效解决回应社会各方的关注,以更广泛的社会监督、专业监督塑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医是民生大事,决不允许有人将黑手伸到这里;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绝不允许有人动歪脑筋、打坏主意。用有效的制度监管筑牢管理的堤坝,让类似问题的冒头今天不行,明天不行,永远都不行。

(作者为青岛市政协社会法制专委会委员、青岛市委党校教师)

防范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需要强化制度性预防

□特约评论员 江德斌

医保基金是普通民众的“救命钱”,必须得到妥善使用和严格监管。此次患者家属凭借专业技能,根据账单的可疑点,耐心探寻出真相,并及时举报,让医院超收费用得到曝光和查证。然而,这种排查难度非常大,耗时耗力,普通患者难以效仿,也导致该案被曝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见,防范医院在医疗费用上动手脚,不能仅凭患者或家属个人能力,需要实施制度性预防措施,强化监管力量,全面堵住医保漏洞。

而且,“厨房里不止一只蟑螂”,安徽芜湖二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丑闻相继曝光,引起各界震怒,事实证明,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情况,并非个别医疗机构涉足。数据显示,多部门联合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截至今年4月份,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41.5万家次,处理162.9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805亿元。由此可见,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乃是普遍现象,需要保持常态化打击,牢牢守住医保基金的大门。

首要强化制度约束,厘清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行为规范。任何对医保基金的违规使用行为,不仅包括超收医疗费,也包括其他形式的滥用医保基金的行为,如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都是对公众权益的侵害,必须坚决防止和打击。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则需依法予以惩治,严肃处理当事人,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诸如罚款、刑事责任、终身禁业等,形成法律的震慑效力。

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监管机构需要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严格、持续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对于监管不力、隐瞒不报的机构和人员,也需要严肃追究责任。医疗机构应该及时公开收费标准、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信息,让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消费情况,鼓励公众参与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作者为时评人,盘石全球新经济平台研究院研究员)

越隐秘的角落越需要强化监管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最近,一起套取医保金的案件颇受关注,究其原因倒不仅仅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博士”,虽然在网络事件中一些诸如“博士”之类的关键词,可能更容易形成热点。这次引发大面积关注,更多的是因为事件关涉公众利益,它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反观自身,在感慨识别自己被多收费、利益被侵害还需要博士学历的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类似这起被发现、被查处的事件是孤例呢,还是普遍现象?又有多少类似事件尚处于隐秘的角落?

之所以说这起超收医疗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事件处于隐秘的角落,首先是涉及专业技术问题。老百姓去医院就医,本身处于迷茫彷徨之中,一般是不会也不可能质疑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至于使用什么药以及用多少,更是所知甚少,有时候连处方都看不懂,又何来质疑可言?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相信是对的,毕竟这与专业有关。

二是有些治疗情境是“隐秘”的,这倒不是说有多少秘密可言,而是限于一些场所的医疗规范,除医生外,其他人也不方便以及不可能介入其中,比如这起事件中的患者身在ICU,家属难以知晓“里面”的实际情况,只能靠与医生或者护士的交流来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其他时候基本处于一个类似盲盒的状态。从理论上说,处于此种“隐秘”之中,的确给某些人套取医保金之类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那么,如果这次不是患者家属的“较真”,可能超收医疗费事件也就不会暴露于公众视野,自然也不会被查出套取医保金的问题。但是,处于“隐秘”之中的事情往往关涉公共利益,更需要加强法律的监管,如果仅仅靠个体的道德约束,很难抵御物质的诱惑。更何况,这些被套取的医保金是某个医务工作者个体行为呢,还是职务行为?还有没有类似的事件没有被发现?这几家出事的医院,是不是应该来一次全面体检?至少,这样也可以让涉事医院不会因个体行为而蒙受名誉的损失。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澎湃:

一些医院将医保基金当成了“唐僧肉”,变着法子从中敲骨吸髓。问题之所以高发、多发,也是因为医疗机构的骗保手法越来越细密、隐蔽,加上医疗信息内容专业且庞杂,给社会监督造成了不小的难度。以芜湖二院事件为例,如果不是当事人以博士“调查研究”的心态和方法较真到底,最终能否揭露此事就很难说。但显然,发现问题不能全靠个人,更要从制度上堵住漏洞。

@齐鲁壹点:

在向这位举报人致敬的同时,人们禁不住要问:患者家属都能发现的问题,为什么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发现?还是说,监管部门已经看到了问题,只是在引发舆情之前没有采取行动?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水平太业余了,监管技术急需升级,监管能力急需提高。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监管部门工作作风有问题,平常没把监管工作当回事。

@红星:

此事带给社会各方的启发,显然不该只是“读书有用论”,还应包括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和约束这类医疗费超收乱象。要治理此类问题,还得靠长效性机制与常态化制度,而非患者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细心耐心。医疗费超收把患者家属逼成“审计”,是对违规操作恶劣性的“检举”。不是每次超收医疗费行为都能碰上专业细心的名校博士,但毫无疑问,每个违规收费的医院都不该有免于被核查被追责的“豁免金牌”。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邮箱:bandaobianji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