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疑难罕见病门诊开诊一周年,为300多个罕见病家庭带去希望

2024-03-04 20:5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628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患上罕见病的患者往往会遇到跑断腿、诊断难的棘手问题。即使挂号找专家,也不一定能够“对症下药”。在去年2月28日,东半岛首家疑难罕见病门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揭牌开诊。目前科室开诊一周年,并在“国际罕见病日”当天举办义诊活动。一周年以来,科室为300多个罕见病家庭带去新希望,所诊断出的罕见病涉及数十种,包括视神经脊髓炎、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以及种种基因罕见病等。

20岁青年患上“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

罕见病并不“罕见”,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当前,我国罕见病目录收纳了121种罕见病,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患病率小于50万分之一,或者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0万分之一的疾病称为“罕见病”。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由焉传祝教授领衔的疑难罕见病门诊下设八大亚专业,专门为罕见病患者“揪出元凶”,准确诊断。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副主任赵翠萍介绍,基因检测在遗传性疾病确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类是遗传病,一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病占比60%-80%,对于遗传病的诊断一般需要基因检测,但即使检测了基因仍然还有20%—30%的遗传病不能明确致病基因。

日前,20岁的小伙赵先生去年6月份突发癫痫,去了多家医院均为诊断出相关病因。当地医院仅怀疑是线粒体病,但无法确诊。最终在当地医院建议下,赵先生于去年8月份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就医。经过齐鲁医院专家完善了脑电、磁共振检查、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等检查,发现磁共振皮层有异常信号;肌肉活检虽然提示有肌源性损害,但没有明显线粒体肌病病理改变;同步进行的基因检测也显示线粒体基因并没有异常。最终,赵先生在基因检测中发现了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相关的基因突变。最终,经过赵翠萍团队反复查阅资料和进一步检查,小刚被确诊为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导致的口型红细胞增多症。

50岁患者“抽丝剥茧”查“真凶”

已经为300个家庭带去希望

不仅如此,一名50岁的患者因为手抖严重来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就诊,医生发现,患者严重时已经无法坐立,身体总是不停地抖动。后来经管询问患者才知道,他的父母是近亲结婚。“这种情况加上患者的表现,我们就自然而然的为他做了基因检测,最终发现患者中脑和丘脑连接处有一块发育异常,发育不良,这也是基因缺陷的结果。”赵翠萍告诉记者。

随后,赵翠萍对症治疗,开具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这种疾病没法根治,只能减轻患者症状,目前患者恢复地还比较良好。”赵翠萍向记者解释道。有时候,专家团队为了确认一个致病基因导致的罕见病,会连续做1—2年的工作来寻找和验证致病基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自身免疫病同样也是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未知的致病抗体待我们发现,现在我们也在建立自己的分析团队。”赵翠萍说。目前,在泰山学者焉传祝的带领下,该团队国内首报的罕见病病种达十余种。一周年以来,科室为300多个罕见病患者治疗良好,为300个家庭带去新希望。

对于罕见病的诊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疑难罕见病中心主任 、泰山学者 焉传祝直言,医院多年来为此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医院联合6家权威三甲医院成立了青岛市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设置7个协作组。参照中国罕见病联盟倡导的临床多学科诊疗模式,为疑难罕见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诊治。中心已建立起完善的预约流程,做到专人对接,专业评估,MDT协作诊治,建立疑难罕见病住院绿色快捷通道,方便患者转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