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改革!青岛公安这样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2024-06-18 16:55 青岛发布阅读 (12625) 扫描到手机

6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全市公安机关“以高水平安全 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顾清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张光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长王厚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副书记张杰录,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于水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切实增强“打头阵、当先锋”的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深化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持续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服务民生更加高效,城市治理精准推进,法治环境持续优化。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聚焦服务发展大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聚力创新制度供给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吸引人才人口集聚,中心城区“零门槛”落户。在青岛市民中心、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建成启用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办理外籍人才永居证件数量同比提升1.3倍。往来港澳“个人旅游签注”、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等7项新政落地实施,服务保障3.1万人次,助力提升城市活力。

聚力推进城市治理

牵头实体化运行交通拥堵治理专班,“一点一策”系统推进堵点治理,加强学校、医院、景区、商圈周边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持续整治“飙车炸街”、乱停车、外卖快递车辆闯红灯等交通乱象。主动靠前、高效联动处置涉旅游举报投诉、矛盾纠纷,联合开展海上旅游、机场“黄牛”等专项整治,助力提升城市旅游品质。

聚力保障企业发展

制定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和企业实施方案,全面推行项目警官负责制,打造16个服务团队,前置567处驻企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站,“上门办”公安业务8万余人次。常态开展“问需、问策、问难”活动,健全涉企警情快速响应机制,走访企业9700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1200余件。

聚焦便民利企服务,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便民利企改革,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深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打造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服务体系,聚焦事项目录、实施清单、规范执行、服务方式、监督评价等方面,制定437项标准化实施清单,实行“一次性告知”和“首接负责制”,推动公安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标准化提升”。

优化便民服务质效

市级103项、区(市)级97项、镇(街)级117项公安政务服务实现“一窗通办”,86项公安服务通过“爱山东”APP实现“一网通办”,户口迁移、机动车转籍登记等25项公安业务实现“跨域通办”。出入境证件“一拍即核”列入省政府典型案例。打造547个基层交管服务网点,群众“就近办”车驾管业务226万笔。在上合示范区前置“综合保障服务中心”,35项高频业务“不出园区,一站解决”。

简化行政许可审批

深化涉企服务“一件事”改革,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一事全办”,机动车解抵押、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全程网办”。货车电子通行码网上“即申即办”,放宽中型厢式货车通行限制,12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探索旅馆业“一业一证”改革,保障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聚焦守护人民安宁,提升城市安全品质

锚定民生关切,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精细落实打防管控措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依法严打违法犯罪

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打涉枪涉爆、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高标准建设市、区(市)两级侦查中心,破获刑事案件同比提高64.7%。抢劫、伤害等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1.2%,命案现案保持全破,攻坚突破命案积案6起,时间跨度最长的达32年,电诈犯罪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提高63.6%、37.4%。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严打合同诈骗、损害商业信誉、侵犯商业秘密等经济犯罪,挽回损失3亿余元。建立涉众型经济犯罪一体化防控机制,联合设立100家“阳光工作站”,开展“金盾助企、知产护航”专项行动,与13家知名企业签订警企联合知产刑事保护协议,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深化社会治安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滚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6万起。严密社会面巡防,加强重点部位治安整治,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优化整合派出所28个,布建警务室671个,推动派出所与社区治理、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融合联动,提升派出所“主防”质效。

聚焦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源头治理攻坚,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坚持民意引领警务

去年7月份,上线运行“民意110”,开通“968110”专线,对户政、出入境、车驾管服务窗口和110、122接处警5大类业务数据全量监测分析,回访督办整改,办结群众诉求1.7万件,“12345”群众诉求满意率、解决率持续提升。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更好地统筹办理回应社情民意诉求,将“968110”电话统一作为公安执法管理监督电话,整合贯通民意诉求渠道,全量汇聚数据资源,重构业务督办流程,条块联动分工负责,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监督管理体系,着力从源头上严格规范执法、提升警务质效。

严密执法监督管理

建成13个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深化“破现案、清积案”源头治理攻坚,新发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办结率“双上升”。持续整治执法突出问题,规范涉企执法办案,落实亲清警企关系正负面清单,稳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开展大数据监管、“非接触式”执法,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干扰。严格包容审慎执法,“首违轻微不罚”清单由6项拓展至20项。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

Q1

中国报道记者:请问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围绕交通拥堵治理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没有进一步的治堵措施?

张杰录:市公安局牵头运行实体化治堵专班,围绕“重点区域、主城区、施工路段、工程建设”四条主线,系统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全力维护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是强化旅游大巴秩序管控。针对夏季旅游高峰,会同市文旅、住建、交通等部门及相关区政府,明确前海一线12处大客车停车场,设置2处专用停车区,开辟大巴专用通道,设置大客车驶入前海一线推荐路线,均衡整体路网车流分布,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前海一线大巴车限行区域,拟定《关于兰山路、河南路、湖南路、湖北路限制大型客车通行的通告》,全力维护前海一线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

二是创新建立“畅安联盟”体系。与青岛高速集团启动“党建引领·畅安高速”联勤联动机制,着力打造“警企联动、畅安联盟”青岛品牌,全面提高高速公路通行保障能力。优化完善高架桥、前海一线铁骑巡防勤务,自5月1日起组建专班对香港中路、城区高架路实行“专队专管”,搭建“三队融合、全时巡控、一警多能、畅安高架”的勤务模式,高效保障桥线交通,高效分担地面交通,通行效率提升17.4%。

三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莱阳路海底世界及东海东路极地海洋世界人行过街通道建成使用,同步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取消交通信号灯及人行横道,优化后莱阳路、东海东路早高峰通行能力分别提升16%和19%。

四是深挖道路通行潜能。精细化实施交通组织优化17处,完成72条主干道绿波巡检,对945个路口进行信号配时优化5969次。期间,针对山东路鞍山路匝道开通,增加山东路抚顺路南向北通行时间,缩短山东路鞍山路南进口绿灯时长,重新分配其他进口道方向时间,实现山东路南向北交通快速进入杭鞍高架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提升动态交通新动能、挖掘静态交通新潜能”的治理思路,继续采取扩容、挖潜、优化、调控、规范等措施,继续深化重点区域堵点治理,优化第一海水浴场、极地海洋世界等重点景区交通组织,围绕中山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区等重点商圈,实施交通组织调流、道路微改造,完善停车诱导系统、规范人车流线。继续深化主城区堵点治理,提前介入张村河片区路网设计、交通衔接、交通组织等工作。继续深化施工堵点治理,围绕唐山路快速路、双山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同步做好交通组织,保障区域通行能力。

Q2

齐鲁法制网记者:户政窗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请问青岛公安在窗口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

于水:近年来,围绕群众企业所需所盼,青岛市公安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服务流程,积极落实便民举措,全力推进户政窗口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机制再完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为在青岛有稳定居住生活意愿的居民提供更多落户选择;建立人才落户“三级响应”机制,组建190人的“服务专员”团队,实现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联动,第一时间响应,做到有需必应、快速处置;建立疑难问题集体会商研究制度,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复杂业务问题,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二是服务基础再夯实。积极推进户政窗口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提升群众办事环境,着力打造高品质户政服务,全市改造、建设面积不达标的派出所户籍大厅24个,增设窗口42个,增加警力54名,持续提升群众的办事体验,在完善硬件条件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发高频户政业务事项办理清单,全市统一标准要求,推动户政业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三是服务举措再优化。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改革,公安派出所服务窗口均能受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业务,提升服务效能;深化身份证、户籍等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全城通办、全程网办,开放市域电子印章调用权限,实现户口簿、户籍类证明异地打印,更好满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办事成本;推广使用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电子证照,减少实体证件应用,联合教育、医保等14家职能部门,实现居住证电子证照在全市多个领域29个场景的亮证应用,确保居住证电子证照与实体证享受同等服务;精准服务特殊群体,对于行动不便、有困难等群体,实行预约办、上门办等服务举措,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了“居民身份证集中办证月暨开通中高考考生绿色通道”活动,期间全市共对接学校477所,为2.1万余名学生办理居民身份证,为48名中高考考生开通办证“绿色通道”,为234名考生开具临时身份证明。

Q3

青岛日报记者:青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光磊: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市局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打击、防范、服务三大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涉企“办案绿色通道、法制宣传教育、风险研判防控”三大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为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贡献积极力量,取得良好成效。

深入开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各级经侦部门共立案244起,破案1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6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成功侦破一批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积极走访企业切实解决“急难愁盼”。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推进三项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问需、问策、问难”走访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各级公安经侦部门共走访企业和重点项目500余次,开展法律宣讲和警示教育100余场次,以党建活动为引领与20余家企业单位开展法治共建,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30余次,有效避免经济犯罪侵害,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推进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聚焦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精准开展“扫楼清街”风险防控工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年内共依法清理整顿违规违法企业36家,清退资金5977万余元,清理集资参与人562人,有效避免和化解了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下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切实发挥打击防范经济犯罪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各类经济犯罪,做到“快侦、快破、快追赃”,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服务企业三项机制落地落实,常态化开展走访和法律宣讲等活动,积极有效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为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Q4

法治时代网记者:请问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在吸引外籍人员来青、护航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便利新举措?

王厚财:为助力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吸引外籍人才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下发的各项便利新政,推出多项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外籍人员入出境和停居留政策环境。

一是为外籍商贸人员来青提供口岸签证便利。对急需来青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如果来不及在境外办妥签证的,可凭企业邀请函件和证明材料向我局申请办理口岸签证入境,全面拓展外籍友人来青渠道。

二是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自今年5月15日起,乘坐邮轮来华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我市等沿海城市邮轮口岸免办签证入境,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活动范围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北京市。政策实施后,更多的邮轮可以选择直接访问我市且停留时间更长,将更好地吸引外籍人员来青观光旅游,助力提升港口邮轮经济发展和旅游城市品质。

三是为在青外籍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政务服务。去年以来,出入境管理局立足我市区域特点,分别在青岛市民中心、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建成启用三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充分依托政务综合体优势,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融合多部门资源,为在青外籍人员提供签证办理、政务服务、移民融入等“一站式”便利服务。研发“一拍即核”外国人住宿登记网上申报系统,实现外籍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住宿申报,获在青外籍人员高度评价。

四是为“五星卡”持有人在青生活提供便利保障。去年12月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签发启用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该卡是经批准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外国人的法定身份证件,持证人可在需要证明身份的场合作为个人身份凭证单独使用,无须再出示其外国护照。经过前期工作,目前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已在我市基本实现等同于身份证使用效能。

下一步,出入境管理局将进一步用活用好各项出入境便利举措,不断提升在青外籍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让更多外籍人才引得进、留得下,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