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丨“死亡游戏”流行校园,不能只靠侥幸心理去“捡回一条命”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
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让人短暂昏厥,产生一些奇特的感受……你敢信吗?这是一种游戏。11月2日,#死亡三秒流行校园严重可窒息致死#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有体验者在网上发布过玩该游戏之后的“玄幻观感”,有人说“看见了童年的场景”,有人说像“重拾前世记忆”。这些神奇的观感给这款游戏赋予了一个玄幻的名字——“梦回大唐”,也叫“死亡三秒”“死亡游戏”,最可怕的是,这种游戏正在校园流行。
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说:“他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有神经外科专家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如果这款游戏足以致命,生命不是玩笑,绝不能用侥幸心理去“亡羊补牢”。
据了解,这种游戏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曾在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在2004年,教育部获悉“死亡游戏”在学生中传播的情况后,发言人曾表态,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
如今,“死亡三秒”重回校园,是为何故?游戏的流行背后,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在快节奏的成长环境中,容易冲动尝试,以获取短暂刺激和即时的满足感。这些观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们在持久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下深藏的空虚与迷茫。
这种游戏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的境地。现实中,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家庭和社会也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使得一些青年在面对困境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死亡三秒”游戏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症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刺激和瞬间的快感,而忽视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长期价值的追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的发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对“死亡三秒”明令禁止,也杜绝类似这样的危险游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