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的眼光!青岛自行车工业拓荒者曹海泉:辞职创业 由小做大

2020-07-31 21:5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87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1910年,山西路24号,20岁的曹海泉忙进忙出,这一年他双喜临门,儿子曹湘亭降生,日后成为曹家的接班人;他辛苦筹备的同泰车行正式开业了!这是青岛较早的自行车维修点,不但维修自行车,而且还兼营进口德、日自行车零件的代销零售,以及英国邓禄普自行车轮胎的包销业务。

曹海泉的眼光是独到的。

何荣生极力挽留他,甚至提出加薪,都没能动摇他创业的决心。多年的汽车修理经验,用在修自行车上,自然得心应手。他打通零件进出口渠道,凭借娴熟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很快赢得了顾客的信赖。曹海泉也成为青岛本地自行车业务的创始人代表。

在一份《青岛总商会调查各商铺调查表》(1927年11月11日)中,半岛记者找到了曹海泉的同泰自行车行,表格中,曹海泉的住址是在山西路24号,籍贯为江苏上海,年龄为37岁,当时他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他雇佣了八名员工,分别仇俊三、彭玉成、曲宝名、李永座、徐海峰、陈汝顺、薛大昌、彭玉和。曹海泉的名字逐渐展露在青岛的商界,虽然比起商会大亨,只是一个个体户,但他的规模显然已经超越了小修理铺的级别。

资本的积累给了曹海泉足够的信心。他又行动了。“鉴于自行车业有发展前途,于1932年购置胶州路144号楼房一处,扩大门面,将同泰车行迁入营业,命其长子曹湘亭担任经理”。

从1932年开始,曹海泉的事业经过了几次大的飞跃。因为生意火爆,顾客盈门,曹海泉又在辽宁路127号开设了同泰车行,交给弟弟曹海荣管理。1933年,他又在内蒙古路17号购买了一处地皮,建造厂房,购置机器设备,创立了同泰工厂。

“在同泰车行一炮走红的影响下,有些小手工业者纷纷搞起了自行车维修业务。随着自行车维修行的增多,维修业务出现竞争局面,加之自行车零件完全依赖进口,往往受到外商的种种制约和刁难,高昂的零件进口价格,也使不少国人难以承受。这些,无疑都影响到同泰车行的进一步发展”(《青岛自行车工业的拓荒者曹海泉》)。

其实,曹海泉早就注意到,德国制造的零件质量好,但价格昂贵,国人难以接受。而日本制造的零件虽然价格较低,但质量差,用户怨声载道。在一份《关于日商伪造德商行自行车》(1931年9月23日)的函电中,时任青岛市社会局局长杨津生,接到青岛德国使领署的投诉:“据本国早林格未佛拉地方普来纳发工厂禀称,兹查有日本大阪西区新町通四丁目中村公司冒用本厂已经注册之三人头商标,伪造自行车轮轴销售于青岛山东各地,其青岛经理处为冠县路八十九号日商昌和洋行,该行出售伪品”,“有青市市场三路二十号永和泰自行车行足资证明。因永和泰曾认作真正德货购买此项轮轴,故也谨将真伪两种轮轴及装制盒样,一并寄呈应恳转请当地官府赐予取缔,以维工业等情”……由此可见,当时的日商将假冒伪劣的自行车轮轴销售到青岛,使得不少商户上当受骗。

鉴于此状,曹海泉决定自己制造自行车零件。

他从潍坊高薪聘请来极富铁工经验的徐祈惠为经理,购置进口设备,雇佣技工学徒百余人,开始了自行车架子、前叉子、车把、车圈、车瓦等零部件的生产制作。“所出产品悉由胶州路同泰车行自行安装出售,车架上印有‘青岛同泰车行制造’金字,售价较舶来品低廉,不但畅销本省各县,外省各地亦纷纷前来采购,营业飞速发展”(《曹海泉与青岛自行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