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 | 一个人都不掉队,才是智慧生活的应有之意

2020-11-26 21:39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47529)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评论员 孔敏

近日,湖北宜昌一位网友上传了一段老人冒雨交医保却被工作人员以不收取现金为由拒绝办理的的视频,视频中工作人员称要么“喊家里亲戚过来”,要么“自己用手机支付”,视频一出随即冲上热搜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愤愤不平,“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就不能用自己的账户帮老人一下吗?”“这个老人哪儿会什么移动支付,学都学不会了吧”……

无独有偶,随着数字化服务常态化,老年群体生活受阻事件屡见不鲜。比如,近日湖北随州一位94岁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径直抬起做人脸识别;又比如,早前疫情期间老年人无健康码乘车被拒……众多事例在说明,部分“银发族”正在悄然间被数字服务推向社会生活边缘。老人被拒收现金事件迅速点燃舆论,背后折射出公众的一种期待:科技进步之余,应该关注一下无力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老人在面对数字生活时的“腿脚不便”,发展和温情应做好平衡。

数字技术对老年人生活做出小考,面对部分老人无力答题的窘境,家庭成员应以更大力量来反哺老人。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信息化模式也将被长期使用,但现实中,一道“数字鸿沟”横亘在很多老年人面前:学不会移动支付,搞不定健康码,弄不了线上挂号和诊治,视频聊天和转发点赞等常规操作对老人成“无字天书”,不少老人受制于年龄等因素无法学习新技能。对此,家庭成员应以更大的耐心帮助老人更新技能,用情感和行动给予无法“触网”的老年人以支持。

其次,社会服务应该更加人性化、柔性化、灵活化。据了解,事件发酵后,地方政府迅速组织相关部门“上门为老年人办医保”,这个反应速度无疑值得称赞,但若每一次问题只能通过事后补救去解决,缓解不了老人陷入手足无措的尴尬窘境,也让社会服务越发内卷化,社会治理落后于问题出现速度。因此,相关服务人员在日常服务时应该更加人性化,灵活化;政府在提供智能化、标准化、正规化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保留相应的传统服务通道,将关照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变成日后常规的操作。

此外,政府也应对症下药,推出更精细化的政策对老人进行“兜底”照顾。今年疫情期间,数字原住民们隔离在家,一时间教老人使用健康码、教老人网上购物等举动层出不穷,但年轻一代的反哺大都在隔离结束后断更;另外,受制于年龄、经济等种种条件,一些老年人无力接受这种“反哺”。面对种种老人数字隔离事件,国家瞬时而动,11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一方面,国家将抓紧研究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力争在年底前,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工作统筹,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其次,把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点,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日常生活场景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并对各地提出了硬性要求。文件的出台,让老年人获得一种 “兜底”的照顾,体现了人性关怀的温度,毕竟在数字化长跑这条路上,边缘化的老年人应该被照拂到。

一个人都不掉队,才是智慧生活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