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有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文物标本达四万多件藏有6000年前青岛往事

2021-01-05 20:3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887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署名除外)

青岛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城市,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便能加以印证。近日,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公布,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也是全国高校博物馆中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在济南中心校区、青岛校区两地设馆,青岛校区博物馆今年刚启动试运行。

目前,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文物和标本总计达四万多件,文物主要是考古专业师生考古教学实践中发掘出土品,标本来自生命科学院制作的动植物藏品。其中,出土自青岛相关遗址的文物,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推演至约6000年前,讲述着这座城与海的息息相关。

博物馆每一件藏品都在诉说着历史。

“国”字号一级博物馆就在青岛

山东大学博物馆以山大考古学系的文物标本室为基础,于1995年正式成立。目前在济南中心校区和青岛校区两地设馆,济南中心校区设有文物精品展、校史馆、蒋维崧书法艺术展和临时专题展等,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青岛校区博物馆设有文物展、书画展、室内考古成果展和即将完成的校史展等,展览面积9000多平方米,文物保护实验室5000平方米,展厅于2020年10月底开始试运行。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发布公告,第四批国家第一、二、三级博物馆,经过严格、系统评估得以正式亮相。其中,一所山东高校博物馆的入选,无疑让人感到惊喜与期待,这也就是山东大学博物馆。

据介绍,山大博物馆2018年入选了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修订并发布新版《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和《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并开展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中国博物馆协会最终核定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细算下来,山大博物馆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便从二级馆升格到了一级馆。这得益于硬软件、学术以及文化的支撑。青岛校区博物馆不仅是青岛校区标志性建筑,更是目前国内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大量明清书画作品经修复为首展

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文化魅力十足,记者日前来到山大青岛校区探访看到,一座“鼎”字型建筑,单从外形就颇有一番古风古韵,迎面给人一种文化的厚重感。据介绍,青岛校区博物馆总面积4.08万平方米,分为地上6层和地下1层,涵盖了展厅、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室、报告厅、教室和办公区等主要功能区。

从2019年9月至今,博物馆展览陈列装修项目历经一年多,完成基础装修、基础设置和艺术场景和布展。截至目前,青岛校区博物馆展厅内,设置了考古文物成果展、唐仲英基金会项目成果展、韩连琪和张维华捐赠书画展等,校史展的制作即将完成。

书画展作品分量很足,大多为明清时期书画。其中有康熙手书宋词行书轴、曾国藩手书对联、高凤翰画作、董其昌行草等,经修复整理后首次对外展示。这些作品原为山大历史系教授韩连琪、张维华两位老先生收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20世纪90年代,根据两位老先生的遗愿,无偿捐赠给山东大学。

“校史展主要是山大发展历程,具体分成了7个单元,讲述1901年成立到现在的风雨历程。”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校史展内不少历史场景,都是根据老照片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和创作。比如顺兴楼“酒中八仙”,就是还原了山东大学在国立青岛大学时期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梁实秋、黄际遇等几位先生聚饮畅谈的场景。

文物为考古教学实践中发掘出土

博物馆馆藏当中,最能代表山大特色的,无疑当属考古文化成果展,也是青岛校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当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展出形式最多样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文物展展分为五大单元,即启明、大东、天下、物化、山大考古,以齐鲁文明史为主线、以山大考古学科对齐鲁文明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贡献为辅线。

每个单元基本都有馆藏代表作,彰显特定时期文明发展进程。大辛庄遗址、月庄遗址、焦家遗址、仙人台遗址……各个遗址均有代表性的文物出土;从石器、陶罐、铜器到玉器,讲述不同时期人类历史文明演化的历程。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白陶鬶,出土于章丘黄桑院遗址,非常具有代表性。与其他白陶鬶明显不同,它的口沿处做了镂空雕饰,在造型上宛如伸展的鸟一般,是新时期时代龙山文化的代表作品,也是博物馆内馆藏精品代表之一。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内的这些精品馆藏,基本都是考古系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掘而来,既是历史文明演化进程的见证,更是山大考古系发展的代表。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调查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起,山大考古学科已经走过九十余载春秋。目前,目前山东大学博物馆有国家一级文物16件、二级166件、三级234件。

见证青岛历史,择机正式开放

记者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获悉,博物馆不但是山大考古科研的见证,更承载着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印记。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已发现的青岛及周边地区分布的遗址来看,青岛本身是一座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城市,这很好的在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得到印证。

为了更好诠释城市文化,讲述青岛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博物馆在布展时融入青岛元素。不但设置秦始皇登临琅琊台场景,在声光投影下用雕塑加布景还原历史,更在考古文物成果展的“启明”版块,特意展示即墨北阡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场景还原,安置在进入文物展厅的入口位置。据介绍,即墨北阡遗址是本地早期文明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印证着在很早之前,该地区即有先民生活了。

据介绍,北阡遗址位于即墨区金口镇北阡村,2007年至2013年,山大师生先后在此进行四次发掘,发现围沟、广场、房址及墓葬等古代遗存。其中发现房址90座、中心广场2个、墓葬196座以及数量庞大的动物遗骸,初步统计有27万余件,其中以海生的贝类居多。该遗址最显著的特征是出土大量人类食用后的贝壳堆积,是一处典型的大汶口文化早期贝丘遗址,距今约6000年。

目前,青岛校区博物馆尚处于试运营,将选择合适时机正式开放,同时计划开设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博物馆作为名城和名校间联系的纽带,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以文化引领激活周边城市和校园空间,为学生和公众创造更为便利的历史科普知识学习条件。

山大青岛校区郭洋供图

山大青岛校区郭洋供图

山大青岛校区郭洋供图

山大青岛校区郭洋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