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街头记者变身“派单熊”:看不清路还要自谋生路 站到天黑挣了80块钱

2021-01-20 06:45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48378) 扫描到手机

体验记者变身卡通熊在街头派发传单。傅磊 摄

好心的干果摊老板主动向记者讨要传单。傅磊 摄 

“派单熊”坐在马路牙子上吃晚饭。 傅磊 摄

开栏语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每种或光鲜或平凡的工作岗位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隐藏着各自的酸甜苦辣,都值得理解和尊重。今起,半岛全媒体推出“今天我是你”体验类新闻策划,希望通过记者的沉浸式体验和文图视频结合的融媒报道,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职业感受和换位思考。

如今只要去闹市区溜达一圈,没人敢说自己能两手空空而归——因为传单总是无孔不入,不知不觉手里就会攥上一把饭店开业、超市减价之类的促销单页,这些单页也许还没来得及入眼,就被我们扔进垃圾桶。其实,在一张张传单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派单人的“江湖过往”。虽然只是简单地换位体验,但记者心里却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果再有派单员向记者递来传单,记者一定会好好接过来,并且真诚地说声“谢谢你”!

——体验记者 钟闻廷

半岛全媒体记者 钟闻廷

寒潮来袭,青岛迎来了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在家里刷着手机调侃大海都结冰了的时候,一些商户也因天气寒冷导致客流量下降而倍感焦虑,想方设法刺激消费,所以很多发传单的派单员依然要在寒冷中坚守。日前,记者“潜入”岛城发传单群体,变身“派单熊”走上街头……经历紧张和羞涩,感受喜悦和温暖,体会无奈和坚持……看似简单,实则集销售、表演、心理学等于一身,派单员这份工作其实大有门道,也蕴藏着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甚至江湖纷争。

抢活如抢红包

一天80元200单

玲玲目前在青岛一所高校读大二,她的身份除了是学生,还是“派单代理”。记者的派单员体验,正是从被拉入玲玲的微信派单群开始的。

在这个派单群里,群公告要求禁止闲聊,只允许说工作相关事情。这个群里有400多人,有的头像是可爱的动漫人物,有的头像是中老年人偏爱的君子兰等植物图案……记者猜测,群成员年龄跨度不止30岁。

刚进群没几分钟,就迎来第一单招聘信息:“本周六市南区某超市开业需要五名派单员,一天80元200张传单”。就是这样简单的一行字,没有其他额外信息,群里开始用回复“+1”的形式,很快就有了七八个报名者。玲玲迅速截取了前五个报名的截图并在群里宣布:以上五名单独联系我,谢谢大家。就这样,不出一分钟,一次招聘迅速完成。在记者看来,这简直就像拼手速抢红包。

玲玲告诉记者,派单工作无需面试,工钱也差不多就这个行情。应聘者觉得能干就接活、不能干就算了,反正有的是人愿意干,所以招聘就这么简单粗暴。

了解到了派单员的应聘行情,记者专心盯着这个微信群,在群里第二次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抢”到了一家跆拳道俱乐部的派单工作。

传单不能随意丢

否则一分钱甭想拿

1月6日上午10时,记者如约来到这家跆拳道俱乐部,当天正值青岛寒潮来袭大降温的第一天。

一进俱乐部办公室,发现其他四名应聘者早已站成一排,正在听着俱乐部王老板的上岗培训,记者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讲话,迅速插进队伍中。王老板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接着说:“我再强调一下,一张传单的成本就是两毛钱,每人手里200张就是40块钱,谁都不能浪费,更别想着耍小聪明随意丢进垃圾桶。”

记者身边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立马接话:“王总您放心,我们都是老业务员了,规矩我们都懂。”王老板对这位阿姨略微点头,看着大家严肃地说:“不管新手老手,我都会派我手底下的人出去巡查监督你们,发现不对劲的,一分钱也别想拿!”

王老板的上岗培训除了对工作态度的要求之外,还有派单技巧。所谓的不能浪费,不光是不能把传单直接丢掉,更不能把传单发到非目标客户手里。

“最重要的客户就是小学生,发给接孩子放学的男生家长就说能强身健体,发给女生家长就多加一句保护自己,发给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也可以。四十多岁以上的就不用发了……”王老板要求道。

王老板还分配了一下派单地域范围,包括记者在内的五个人不能扎堆儿,大家要在一公里范围内分散开,另外强调不要图快,重要的是找准目标客户把单页发出去。说完这些规矩之后,王老板拿出了一套布朗熊的卡通衣服,问了一句谁愿意穿这个去发。

记者感觉眼前一亮,第一反应是戴上头套谁也认不出自己,避免了初次派单的尴尬,路人也会因为熊长得可爱而态度好一点吧,就想马上举手抢到手,但是又不好意思第一个出头……观察了一阵发现,大家都很沉默。王总见没人主动申请,便把大头套往记者手里一塞:“你穿吧。”

就这样,这身卡通熊装束“幸运”地落到记者手中。

卡通服看着可爱

穿上变“睁眼瞎”

上岗培训持续了近1小时,之后大家默默拿上自己的200份传单迅速出发。

记者决定,跟着刚才那位自称老手的阿姨学学经验:“您好,今天是我第一次发传单,我能跟着您学学吗?”“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第一次,要不然谁抢着穿这个啊!”阿姨指着记者手里的卡通熊衣服笑着说,她姓孙,叫她孙阿姨就行。

孙阿姨帮记者穿戴上卡通熊的服装。当把熊头扣在头上的一瞬间,记者瞬间明白了为啥没人抢着穿了——压根儿看不清路!戴上头套,就像眼前突然蒙上了一层黑布,黑布的斜上方向抠了两个小小的窟窿。这两个窟窿就是小熊的眼睛,而且熊眼不是完全通透:脚底下一米之内的路,必须脖子折到90度才能勉强看见;两米之外的地方,更像是失去了距离感,甚至看不清近处的孙阿姨,只能拿着传单朝着大概方向挥一下。“怪不得没人愿意穿。”记者感慨道。

孙阿姨告诉记者,这种卡通服装穿上后走路不便、视线不清,实际上非常影响派单效率,也就是耽误下班。“那路人不会因为造型可爱就对我友好一点吗?”面对记者的最后一丝挣扎,孙阿姨简单粗暴地回答:“不会!该拿的人还是会拿,不拿的你穿成天仙也不会拿,都是发传单的,不会因为你穿个山寨熊就高看你一眼。”

由于卡通熊衣服全身没有口袋装不了手机,记者只能返回跆拳道馆把手机寄存在前台。孙阿姨帮记者穿完衣服就要离开,因为王老板规定必须分散开发传单,一来是避免派单员交头接耳闲聊,二来也一定程度上扩大分发范围多招揽目标客户,三来也是避免派单员争抢客户发生冲突。孙阿姨临走时不忘留下一句:“好好干别偷懒,东家肯定派人盯梢呢。”

经历紧张和羞涩

发出第一张传单

孙阿姨留下的这句话点醒记者,突然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因为不知道哪一双眼睛是监督员的,想刻意表现一下都找不到对象,所以只能打起精神按照王老板的要求,认真派发每一张传单。

穿着笨拙的卡通熊装束,记者正式开启“传单生涯”。

在黑洞洞的大头套里面,有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外界的声音似乎也被头套的层层海绵过滤,明明近在身边的小贩叫卖声,听上去都像是从十米之外的地方飘来。这层头套像个壁垒一般,头套之外的生活正常运转,而头套内的记者像一个怕被世界抛弃的窥探者,正颤巍巍地试图用传单跟外界的繁华产生关联。

记者攥着200张传单,透过头套努力观察每一个路人。犹豫间,身边已经走过好几个人,好不容易遇到有家长领着孩子经过,可是目送着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远,记者脚底下却像灌了铅一样,即使传单都攥皱了也没递出这第一张……眼看着第一个目标客户因为自己心中的紧张和羞涩就这样走远,记者有点自责,又害怕这一幕被孙阿姨说的监督员看到。

很快,两名高中生模样的大男孩出现。有了上一次流失客户的失败经验,记者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第一张传单成功发出去。由于戴头套看不清路也不方便迈开腿大步跑,离他们还有五六米远,记者就一路小碎步跑到他们正前方,等着他们走过来。

或许是被这只主动的“派单熊”感动,两名大男孩还没等记者开口打招呼,就主动伸手接过传单。这发生在转瞬之间的动作,给了记者突如其来的惊喜。当记者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拿着传单走远了。“谢谢啊!”记者开心地对着他们的背影致谢,第一张传单终于发出去了!

万事开头难,随着最初的紧张和羞涩渐渐消失,记者也渐入佳境,嘴甜地叫起路人“小哥哥小姐姐”,基本上不会迎来令人难堪的拒绝。此时记者甚至有点期待,那位暗处的监督员能看到这只“派单熊”执着又优异的表现了。

天这么冷都没个人

快拿她一张吧

然而,记者的高兴劲没能延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路上的学生和接孩子家长少了,出来吃午饭的年轻人也少了,再加上当天的寒潮低温天气,街道又渐渐回到了上班时间的冷清。

路上连行人都少见,更别说还得筛选目标客户,啥时候才能完成任务?那就主动出击找人吧。于是,记者戴着头套、迈着小碎步沿街溜达,可能在外人看来,这只“派单熊”一蹦一跳是因为心情好,其实“它”既看不清路又要自谋生路……

记者“一蹦一跳”,很快就遇到了不远处的孙阿姨。此时,孙阿姨手里剩下的传单可比记者少多了,她说只想早点发完早点回家,越等越没有人,再拖拉就得干到天黑了。说着孙阿姨让记者走远一点,可别让监督员出来说不好好派单还在聊天。

这时候,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阿姨远远地走来。在中午人多的时候,记者肯定不会发给这位明显不是目标客户的阿姨,但是此时冷清的街上好不容易有人走近,多发一张是一张吧:“阿姨您好,这是新开的跆拳道馆。”传单递过去的瞬间,阿姨竟然毫不犹豫地接了,还询问起来:“这个馆在哪里啊?”

记者立马精神抖擞,急切地指给阿姨看:“就在路尽头右拐的地方很近的,您可以带着传单过去看看。”虽然没有客户到店的考核指标和提成,但这位阿姨竟是记者发了几小时传单以来第一个有交流的客户。可能是在头套里边“与世隔绝”憋坏了,有人一主动询问,无论办不办卡都让记者产生一种想跟人说话的冲动:“要不我带您去吧,您跟我走,就在……”“不用了孩子,我自己过去就行。”阿姨温柔地拒绝,拿着传单向记者指的方向走去。

记者一激动,压根儿没多想阿姨会不会去练跆拳道,或者是替家里小辈问的吗。正在记者看着阿姨的背影回过点味、有些疑惑时,却听到阿姨小声自言自语,“哎呀,天这么冷都没个人,快拿她一张吧”,说完就把那张传单塞进装蔬菜的塑料袋里。

原来,阿姨并不想了解什么跆拳道,她只是想帮忙分担一张传单,让“派单熊”能早一点发完收工而已。寒潮中微小的善意,让记者的眼睛有些湿润。

手脚冻麻也不收工

老板奖励一个菜煎饼

到了傍晚,路上多了放学的学生和一拨拨下班的,发单工作终于等到黄金时刻。记者欣喜于眼前的忙碌,不经意间发现不远处孙阿姨打招呼告别,原来她已经发完了所有的传单,此时记者手里还剩一小摞大概八十张。

白天派单过程中,跟记者交流最多的就是路边卖干果的摊主,因为厚重的头套阻挡了记者视线,所以时常发着发着单就笨拙地撞到干果摊位上。几次尴尬之后,老板把摊位边缘的瓜子盘往里收了收,空出一块儿边缘留给记者。眼看着天要黑了,干果摊老板喊道:“嗨,小狗熊。”记者条件反射似的弹起来,转身就道歉:“抱歉抱歉,又撞到了。”干果摊老板笑着否认:“不不不,我要收摊了,你多给我几张传单吧,你也早点收工回家。”

记者听到这番话一阵感动,但是给一个人多发传单可是违反规定的。干果摊老板似乎看出了记者的迟疑,笑着多点出来两张传单拿走,一边收摊一边说:“我回家给我老婆一张,给我儿子一张,也算你多发了两张。早点回家吧!”

面对这份来自陌生人突如其来的温暖和关怀,在天寒地冻中坚持了一天的记者,还是在卡通熊头套遮掩下流下眼泪,但又不想被对方发现异样,只能故作俏皮地鞠躬致谢道:“谢谢老板,老板生意兴隆,老板大吉大利,老板恭喜发财!”此时无论天黑了头套中的视线有多模糊,记者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堂堂正正地把这份工作干好,不管有没有所谓的监督员监督。

此时,王老板朝着记者跑过来说:“可找到你了,别人都下班了,你手机还存在前台。”说着王老板把手机递给记者,又把记者手里剩下的一小摞传单抢过去:“行了行了,冻一天了,我都要关门了,你剩下这点儿不用发了也下班吧。”

记者摘下头套,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王老板:“我第一次干活效率有点低了,但是说好一天80块钱是发完200张传单,一定要发完。”

王老板笑着让记者别担心,“钱照给”。尽管冻得脚都麻了很想回家,记者还是从王老板手里抢回那一小摞单页,留下一句“不是钱的事儿”,然后戴上头套继续工作。

王老板无奈,嘱咐一句“早点回家”就离开了。没成想,五分钟后王老板又折回来了,这次还带着一个热腾腾的菜煎饼。就这样,“派单熊”吃上了这一天的第一顿饭。

记者蹲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着菜煎饼,身边的居民楼已是万家灯火。一种异样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只“派单熊”啃完煎饼之后,将努力发完她的传单……

街头气温越来越低,行人都不太情愿伸手来接传单,也有人一边接传单一边感慨“派单熊”的不易……当晚九时多,“派单熊”终于将200份传单分发完毕,这一天在街头工作了十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