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海临风丨设置“打赏冷静期”,现在就是“必要时”

2021-02-10 22: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5934)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半岛时评 |设置“打赏冷静期”,现在就是“必要时”

半岛评论员 高书华

2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网络直播平台要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直播打赏服务管理规则和直播带货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等方面合理设限,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对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进行消费提醒,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

首先,为“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叫好,春节长假已到眼前,平时再忙的人也会放松娱乐一下,刷手机看直播就是其中一项。这份指导意见,来得及时又暖心。它直接点了劣质平台靠哗众取宠、低俗内容求打赏的“死穴”,堵上了直播行业的管理漏洞。

2020年7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卖菜大叔老刘16岁的儿子刘浩(化名)闯下了大祸,他将老刘银行卡里近160万元全部打赏给一名直播平台的主播,这些钱原本是老刘为盘下一家菜店而向亲友东拼西凑来的。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高额打赏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多番沟通协调,当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直播公司返还了近160万元。

有了打赏冷静期后,打赏出去的钱能在未到账前追回,就可以在源头尽可能地杜绝不正常打赏“生米煮成熟饭”。是将问题前置,给打赏者“后悔药”吃,有效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我们知道,网络直播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每个平台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营利法则,可是某些平台的营利方式让人不敢恭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现,有的直播平台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动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所涉及的举报案例居高不下。

没有等价交换的商品,也没有明码标价和行业行为规范,某些主播的行为更像是街头卖把式的,利用卖惨、下流表演,雇佣水军打赏、人为制造直播间热度,诱导观看直播的人激情打赏,不要说未成年人,就是一些成年人也会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冲动之下和其他打赏人比着打赏,钱花了不少,等冷静下来,又后悔不已。但钱已付,没法追回,只能自认倒霉。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优质的主播输出了精品内容,人们打赏以后不光不后悔,还会心生愉悦,觉得物有所值,粉丝的黏性自然增加。有了打赏冷静期以后,优质的主播当然不怕打赏的人反悔,反而是“不走寻常路”的主播,很快就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指导意见给“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设置了一个前置条件“必要的时候”。但我们认为,对净化整个直播行业而言,现在的任何时候都是“必要时”,都值得通过技术手段,对任何直播平台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来防范非理性打赏。

至于有网友担心“如果有人恶意利用平静期,对主播岂非不公平”,应该这样看,越是优质的平台和主播,越应该允许打赏人有反悔的权利,就像淘宝的七天无理由退货一样,你货好怕什么呀?一个人不买还有更多人抢着买。这样,才会达到指导意见下发时的初衷,“重点规范网络打赏行为,推进主播账号分类分级管理,提升直播平台文化品位,促进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实,优质的平台是不怕打赏人反悔的,这会激励他们更加规范言行和提高主播准入门槛,而长期以来靠杂耍、露肉赚钱的平台和主播,恐怕就要凉凉了。当整个直播行业的打赏行为都有“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以后,这个行业也就更加规范起来。鉴于此,设置打赏冷静期,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