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 | 聚“胶”转场 振翅待飞!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启用 “一小时交通圈”照进现实

2021-08-10 06:2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52222) 扫描到手机

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启用

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再添助推器

“轨道上的胶东”照进现实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8月12日胶东国际机场将转场运营,和新机场有关的新闻备受关注。

8月9日上午,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初期铁路部门将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0列,青岛、济南、淄博、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区旅客均可乘坐高铁直达。

青岛新机场的定位,是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在半岛乃至山东和全国的地位不言而喻。而高铁作为现代城际间出行的最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的启用,将大大提升胶东五市乃至全省各地通往胶东国际机场的通行效率,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再添助推器。

“一小时交通圈”照进现实

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后,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有多强?

以潍坊和日照为例,潍坊北站8趟列车经停青岛机场站,潍坊北站至青岛机场站约28分钟;8月9日起,日照西站到青岛机场站的动车正式开始售票,最快58分钟到达。此外,青岛地铁8号线为方便旅客出行,8月9日起将调整列车的运行路线,青岛北站至青岛机场站的直达快车单程仅用时28分钟。

聚势而强,首先就是互联,握指成拳才能聚起强劲动力,交通一体化在所有互联打通面前,交通互联先行已经成为共识。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在顶层设计方面,五市的目光很长远,正全力打造胶东“一小时交通圈”。

在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启用前不久,交通建设提速的两个消息就出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一是6月26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在烟台、威海4个工点同步开始箱梁架设,标志着两项目由下部结构施工逐步进入到架梁施工阶段;二是6月25日起,全国铁路实行今年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充分运用济青高铁、潍莱高铁通道能力,增加了青岛与北京之间的对开列车,新增平度、莱西与北京之间高铁直达列车,打通了胶东半岛至内陆腹地的便捷通道。

高铁项目推进不难理解,列车运行图调整的意义也很重大。时间追溯到2020年11月26日,西连济青高铁,东接青荣城际、莱荣高铁的潍莱高铁通车,打通了胶东半岛至内陆腹地的便捷通道。潍莱高铁通车后,济南与烟威地区来往列车“裁弯取直”,通过潍莱高铁进入青荣城际,不再绕道胶州、即墨,缩短了烟威地区与省内外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通过6月底的全国铁路第三季度调图,青岛主城区及各区市、烟台、威海等地均可通过青岛枢纽快速、高频次通达京津冀地区,有效拉近了青岛都市圈与京津冀地区的时空距离。除此之外,规划中的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将于今年底前开建。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项目途经青岛、潍坊和日照。其中,青岛市境内约53公里,潍坊市诸城市境内约39公里,日照市五莲县境内约15公里,总工期3年半。该项目将推动青岛深度融入国家南北干线高铁大通道,对加强胶东经济圈重点城市与京津冀、长三角区域联系,更好地支撑青岛承载国家战略,促进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点功能区协同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后,计划先行增开青岛北站经停机场站至潍坊北站的城际列车,后期逐步增开至日照、烟台方向城际列车。结合潍烟高铁、莱荣高铁、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等高铁通道建设,青岛将研究普速列车外迁、优化青岛枢纽布局,释放青岛枢纽能力,不断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能力,服务群众安全便捷低碳高效出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胶东交通一体化的蓝图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透出的雄心

“轨道上的胶东”加速,得益于顶层设计,对未来重塑胶东经济圈区域格局的整体规划。

近年来,胶东五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港口能力稳步提升,航空布局不断优化,铁路和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交通设施通达度和覆盖度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缺少统一综合交通规划、港口和机场协同发展水平不高、铁路公路互联互通不够、区域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层级低等问题。放眼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等大城市群、大都市圈,便捷的轨道交通是城市群中出行服务的主导方式。山东乘势而为,2020年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胶东五市迅速行动。

2020年7月18日,胶东半岛交通一体化发展论坛暨山东胶东半岛交通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举行。胶东五市以打造高水平交通行业区域合作平台的战略构想,致力于推动形成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接日韩、西联黄河流域的半岛大交通体系, 形成高速铁路“半岛环”和高等级公路“一张网”,打造胶东“一小时经济圈”。

今年6月8日,第二届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暨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应用创新发展论坛在青岛举行。其间,举行了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仪式,签署了《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城际列车开行合作备忘录》《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备忘录》,决定启动《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将研究出台五市城际列车开行方案,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增开胶东半岛市域列车、城际铁路,打造铁路网络“半岛环”,切实提升区域交通运输服务便利化水平。

按照规划,胶东五市要协同打造四网融合、五市快速直达的“轨道交通网”。多向融入国家干线铁路,持续完善五市城际铁路,加快推进建设市域(郊)铁路,推动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到2025年,推进约1500公里、总投资2200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

胶东五市对交通一体化的密集推进,透出的是打造“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的雄心。

助推胶东全面一体化

交通连接的是城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交通一体化带来的是经济一体化。

胶东经济圈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按照国家赋予的定位,胶东经济圈“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带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立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完善山东省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建设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大通道”。

2020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上公布的《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方案研究》,提出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重点任务概括为打造“两群两网两化”。两群是建设“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港口群”和培育“便捷高效的世界级机场群”;两网是打造四网融合、五市快速直达的“轨道交通网”和建设市县直达、快速便捷的“高等级公路网”;两化是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推进“便利化”的区域运输服务。

交通一体化带来的是胶东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隋映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科技、产业、文旅、民生、交通、信息及其机制体制等多个领域。”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要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据了解,除交通以外,五市已在医疗、教育、金融、社保、人才、文旅、司法、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破壁拆墙”。胶东五市网上户口迁移、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机动车驾驶证异地申领、住院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事项已全部实现。五市已在各领域成立30多个联盟,签署40多个合作协议,协同推进45项年度重点任务,发起设立1000亿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由五市联合发起的半岛科创联盟,携手推进五地市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联盟发起会员150余家,包括高校院所、服务机构、企业、协会、校友会等。

五市的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共同发起胶东经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行动倡议,联合成立“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举办了2020胶东半岛工业设计促进季、2020工业设计专家企业行(交通装备类)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先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全域。

通过高效签署的一系列破除制度壁垒的合作协议,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阻隔,加速了人、财、物等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扩大了公共服务半径,让圈内居民拥有“同城待遇”,“胶东人”的自我身份认知正逐步深入人心。

从前书信很远,车马很慢……而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如今飞机让各个城市都变得很“近”,时速600公里的高铁都来了,朝发夕至,城市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不仅是胶东半岛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也是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承载的国家战略。那些关于城市的,关于个体的梦想,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启用,胶东国际机场即将转场运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

无缝对接!下了高铁直接飞

省内首座地下高铁站启用

青岛北站坐高铁20分钟到机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8月9日上午8点51分,随着济南东发往青岛的G6901次列车在站台缓缓停靠,省内首座地下高铁站——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乘坐高铁从青岛机场站到青岛北站仅需20分钟左右。运营初期,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0列,青岛、济南、淄博、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区的旅客,乘坐高铁可直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后,高铁与航空、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构成了青岛及周边地市与胶东机场间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

8月9日上午,一位铁路迷向记者展示从青岛机场站开往青岛北站首趟高铁的车票。

高铁站台在地下19米

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位于胶东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的地下,毗邻机场航站楼,是山东省内首座地下高铁站,站房面积78500平方米,规模为两台4线,站厅层为地下一层,站台层为地下二层,与地面垂直距离约19米。

青岛机场站站长丁建全介绍,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配备多种先进设施,优化多项服务举措,为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进站厅设置人脸识别闸机,旅客可实现自助式进站;安检区域配备国内领先的双源双视角安检仪,旅客乘高铁到达车站后无须再次安检即可进入地铁换乘区;设立“急客”通道、母婴专用候车室等设施,为旅客提供专区候车、乘车指引、外语服务、重点旅客帮扶等系列服务。

启用后,车站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实施进出站测温和发热旅客隔离措施,持续做好消杀防疫,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方面,车站针对各类非正常突发情况已开展多次演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开通消防救援通道与机场航站楼应急联动,保障旅客健康安全出行。

高铁换地铁无须安检

当天,记者在青岛机场站站厅层看到,高铁车站与地铁8号线以及机场航站楼之间的通道已同步开启使用。下了高铁的旅客从站台乘扶梯到达上一层后,可直接办理乘机手续或换乘地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高铁与地铁安检互认的通道也正式开通。旅客拖着行李走下高铁后,如果需要在胶东机场站换乘地铁8号线,可在高铁出站厅验票后,直接从地铁进站口验票进站;需要购买地铁票的乘客,在地铁进站前办理购票,随后验票进站,期间无须再经过地铁安检,在方便旅客的同时也节省了其通行时间。地铁认可高铁安检,提高了高铁地铁两种交通方式换乘的便利性,符合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便民的整体思路要求。

据介绍,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初期安排开行10列动车组列车,分别为日照西至济南G6966次、青岛北至兰州西G2094/5次、青岛北至郑州东G2072/69次、临沂北至济南西G6964次、青岛北至济南东G6926次、济南东至青岛G6901次、济南东至青岛北G6925次、济南至临沂北G6967次、济南西至日照西G6963次、济南西至济南西G5565/8次(环线)。中铁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站站长李乐强表示,青岛机场站正式启用后,将成为环胶州湾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对优化机场交通枢纽功能,实现青岛市内“一小时”环城行、融入山东省内“两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铁路迷争赶首趟列车

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的开通,让省内日照、济南、潍坊、临沂等城市与胶东国际机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启用当天,不少铁路迷也赶来乘车“尝鲜”。

8月9日上午,作为青岛小有名气的“铁路迷”,90后小伙陈天豪早早来到了青岛机场站。陈天豪从小就喜欢收集火车票、机车模型、铁路指示牌等,而他收藏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火车票。从最早的硬板票到如今的磁卡车票,陈天豪已经收藏了逾千张、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的火车票。“每当省内有列车首发或者是新站启用,我基本上都会第一时间体验。”陈天豪说,得知青岛机场站将启用的消息后,他早早在网上购买了车票。当天列车的001号车票就是被他抢得,还特意选择了8号车厢9座,与8月9日启用的日子吻合,“太有纪念意义了”。

在德州上大学的李睿超,得知青岛机场站启用,特意提前一天坐普通列车来到青岛。8月9日一早,他乘坐第一班地铁赶到胶州,专门购买了一张从青岛机场站前往青岛北站的商务座车票。与他一起乘车体验的,还有青岛58中高三学生于明杨,别看他还在上高中,但这次和其他铁路迷一道组团来青岛机场站“打卡”,就是出自他的主意。

揭秘

16根柱子撑起一座航站楼

安“弹簧座”减震国内首次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高地铁站房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青岛地铁8号线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了高铁、地铁、航空全方位换乘。该工程全国首创了高地铁同时并行穿越航站楼的设计理念和模式,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也刷新了多项施工新纪录。

据了解,高地铁站房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同期建设,2016年4月正式施工,并从北向南依次下穿航站楼、高架桥、综合交通中心,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高地铁站房工程采用共坑设计,高铁、地铁站房均为地下设站,同期合建国内少有。其中,高铁站房建筑面积约7.15万平方米,地铁站房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高地铁合建导致基坑最宽处达114米,最深处达21米。加之项目靠近大沽河等,项目基坑区域地下水丰富,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保证基坑顺利开挖成为首个难题。“一方面项目采用了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监控在开挖时基坑的各项数据,确保开挖精准;另一方面通过在基坑处打入1579根高铁围护桩、972根地铁维护桩后,再采用高分子新型防水材料与混凝土产生化学反应,减少防水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空隙,从而保证基坑不受地下水的‘侵袭’。”青岛新机场高地铁站房项目工程技术部长董少尉说,由于基坑周围泥岩遇水膨胀会对基坑产生影响,为此项目部采用水凝注浆方式确保了泥岩的“稳定”,确保项目基坑“固若金汤”。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呈特色鲜明的“海星”状,造型新颖、体量巨大的航站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之相配套的高铁、地铁等项目建设的难度。对于高地铁站房工程来说,施工难度最大的部位是高铁下穿航站楼段,这段穿越段的长度达55米。如何安全穿越,成了最大难题。“航站楼自身的部分重量通过16根直径1.6米的混凝土立柱传导下来,每根立柱理论上承载了4.8万吨的重量,如何均匀分散这部分重量,实现‘举重若轻’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极为棘手。”项目总工焦雷表示,16根立柱下面设置了4根宽5.5米、高2.85米、长55米的转换梁,仅一根梁就相当于22个集装箱连续排列,可有效承载航站楼立柱传导下来的重量,“这种转换率在国内的房建工程中很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站楼立柱与转换梁间还设置了先进的减震系统,通过安装弹簧减震支座,以减少高铁、地铁下穿青岛新机场航站楼时所带来的震动,进一步提升了乘客在航站楼候机时的舒适性。据了解,弹簧减震支座较多应用于桥梁、发电机基础底座等动荷载的减震,而机场航站楼采用弹簧减震支座设计在国内尚属首次。

重要提醒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青岛机场站开行的G2072/69次、G6926次、G6925次、G5565/8次列车目前临时停运,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及时关注12306网站(客户端)和车站公告,了解具体开行列车车次、时刻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