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推进陇电入鲁 畅通西煤东运!黄河国家战略下的山东能源机遇

2021-10-11 21:1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1968)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内有多个能源基地,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用电安全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其中,“两区”包括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能源现代化发展。

  近期,新一轮限电潮在多地上演,20多个省份因出现电力硬缺口启动有序用电,部分地区甚至拉闸限电,让人重新认识到能源大省的重要性。《纲要》提出,推进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打通清洁能源互补打捆外送通道。

  黄河流域9省区中,既有山西、内蒙古、青海、甘肃等能源富集区,也有山东这样的经济大省和用电大省。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沿黄城市群能源输送通道将进一步畅通,给面临能耗“天花板”的山东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大省的能耗“天花板”

  山东是个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长期以来,形成了经济结构偏“重”的局面,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大,空间、容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三个天花板”——能耗、排放、土地。

  首先是能耗。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既是发电大省,也是用电大省。在2020年主要城市用电量排行中,山东多个城市上榜。其中,滨州位居第3,全社会用电量仅次于上海、苏州,超过重庆、北京、广州,一城的用电量占了山东1/6强,且超过省内两大强市青岛、济南的总和。

  滨州GDP在山东处于中下游,但重工业相对发达,有6家企业上榜2021年中国500强,分别是魏桥集团、宏桥集团、京博控股、创新金属、渤海实业、西王集团,基本都是能源企业。其中,魏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同时也是著名耗电大户。从全国范围来看,生产一吨电解铝,耗电量约为1.35万度。

  除了位居第3的滨州之外,山东还有潍坊、烟台、临沂等城市均位居前列,这与重工业发达的产业结构有关。相反,作为全省两大强市的青岛、济南用电量并不居前,背后正是产业结构的因素所致。

  用电量只是衡量能源消费情况的指标之一,但也能够很大程度反映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当一个城市的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越高时,往往也代表着能效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在绿色低碳的转型趋势下,将可能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

  为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立了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制度,在全国设定能耗强度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严格进行考核。

  山东煤炭消耗2015年达4.35亿吨,居中国第一位。国家要求山东“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底前必须将煤耗压减到3.9亿吨,压减10%。但经济发展不能不耗能,要想完成这个压煤任务,除了采取节煤措施,还要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能源消耗比较大,山东严格控制煤电发展,虽然发电量在全国主要省市中排名第2,但仍难以覆盖自身的用电需求,要依赖能源富集区电力外送。2020年,外电送山东的超过1000亿度,包括宁夏、青海、甘肃等。目前,正在规划陇电入鲁,将甘肃陇东的煤电和新能源专门建一个线路输送到山东。

       能耗双控持续“双绿灯”

  为强化能耗双控,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季度发布《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和能耗总量增长数据,通过与各地区双控进度目标要求进行比较,确定预警等级。

  其中,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大于目标值10%的地区为一级预警,亮红灯,表示形势十分严峻;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在10%以内的地区为二级预警,亮黄灯,表示形势比较严峻;完成双控进度目标的地区为三级预警,亮绿灯,表示进展总体顺利。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8个省(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一级预警。GDP排名全国前5的省份中,广东、江苏均亮起双红灯,浙江亮出双黄灯,河南亮起一盏黄灯一盏绿灯,只有山东获双绿灯。

  9月中旬以来,江苏、广东、云南、浙江等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有序用电,多地工业企业被要求错峰用电。专家分析,限电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对消费和投资也有一定影响,不可避免地拉低经济增长。对能耗控制较好的山东来说,今年或许是其加速追赶广东、江苏的一个契机。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期间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的经济增长将受到能源使用、碳排放等约束。在能耗双控达标压力较大,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等情况下,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便是高能耗行业。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此轮限电给部分高耗能行业和地区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盲目上“两高”项目“碳冲锋”,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上。

  山东能耗双控自2020年以来保持“双绿灯”,既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初见成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山东主动融入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发展格局,从宁夏、青海、甘肃等沿黄城市引入煤电和新能源。

       畅通沿黄能源输送通道

  同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黄河没有像长江一样带动沿岸经济发展?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曾撰文指出,黄河没有航运之利是没形成“黄河经济带”的首要原因。另外,由于黄河上中游的弯曲走向,黄河沿线也没有长大铁路干线、能源输送通道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强大的综合性的运输通道。

  黄河流域9省区中,山西是全国产煤第一大省,内蒙古既是煤炭大省又是清洁能源大省,青海、甘肃也是清洁能源大省,风光水电一体化,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用电安全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的电力、产业都将持续朝着绿色、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等9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研究论证陇东至山东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

  《纲要》进一步提出,发挥黄河上游水电站和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加快跨省区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

  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在各地营商环境的评估中,“获得电力”是其中的指标之一,它反映的是企业办电流程、耗时、费用、供电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指数、便利度等。在限电等影响下,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或将成为未来城市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竞争因素。

  面对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的态势,9月29日,山西与山东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保障能源供应,预计今年12月底将全部兑现。畅通西煤东运通道,正是沿黄城市群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此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大通道建设,也将给山东半岛城市群带来充沛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