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钻石婚丨家里住着喜鹊的张忠彬和万秀敏老人 结婚56年见证乡村“改头换面”

2021-10-15 10: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1361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华敬方

在即墨区蓝村街道六里村,有一对结婚56年的夫妻,他们是79岁的张忠彬和76岁的万秀敏。“土房瓦房楼房、土路水泥路柏油路、小推车自行车小汽车。”老两口道出的三组关键词,代表了他们眼中乡村生活的巨变。

走进张忠彬和万秀敏的家里,不论是门口挂着的“美丽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院中种植的木瓜、火龙果等一众绿植,还是以院为家的喜鹊,以及老两口发自内心的笑容,都在向记者无声地表达着二人的幸福婚姻生活。

相识结婚,彩礼只有60元

1965年,22岁的张忠彬通过家人介绍,认识了19岁的万秀敏,“那个时候的人们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含蓄,我俩见了第一面后,互相觉得满意,就开始了交往。”万秀敏告诉记者,俩人认识后,时常“约会”,“一般是结伴参加社会活动,像学雷锋啊、学习毛主席语录,还有义务劳动等。”

久而久之,二人感情升温,准备订婚。“那时候订婚,家里凑出了60块钱,我又买了两双袜子和两包点心,这就是全部的彩礼了,那个年代,物质是真的匮乏,经济条件也差,能拿出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张忠彬笑着告诉记者。

结婚时,在家中摆了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那个年代,整个蓝村只有一个饭店,那时候的条件根本不支持去酒店摆酒席,猪肉就挑最肥的买,再买点下货炒俩菜,到供销社买点散酒,散酒还得用平日里节省出来的地瓜干置换,就这样,酒席就算是办了。”张忠彬告诉记者。

刚结婚时,万秀敏曾在绣花厂绣花,两人也都有在生产队挣工分的经历,后来,因为张忠彬学历较高,学习成绩优异,进入村委工作。

“那时候,村子里全都是土路,下雨的时候出行很不便,全村都住泥土和草建起来的土房,我当时姊妹7个,全家人挤在3间房的泥房子里,厕所都是旱厕,味道很大,晚上都不敢开灯,蚊虫一看到灯光全都聚集起来,让人睁不开眼,出行基本靠走路,全村只有一个工厂,有两辆自行车,结婚的时候,我去借了一辆,骑着去接她。”张忠彬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村里和家里的生活逐渐发生变化

“到了1975至1985年前后,村里的泥房逐渐消失,建起了砖瓦房,路面也开始硬化,铺上了水泥路。”张忠彬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自己动手,一砖一瓦建起了现在的新房子,1986年,一家人从土房住进了崭新的砖瓦房,“现在回想,感觉那个时候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后来六里村成了蓝村的繁华地段,商业、制造业逐渐出现,当地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多年来,张忠彬和万秀敏一直住在村中,抚养子女,赚钱养家,见证了一家人日子越来越红火,也见证了村子、小镇的发展壮大。“现在想想,人真的不能忘本,从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从土房到砖瓦房再到楼房,从小推车到自行车再到私家车,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党和国家,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也由衷的骄傲。”张忠彬告诉记者。

院子成了“花园”,喜鹊“赖”着不走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张忠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君子兰、桂花、吊兰、耐冬,竟然还有挂满了树枝的木瓜和一个长得很大的火龙果树。“木瓜成熟以后,放在家里放在车上都能起到很好的香薰作用,火龙果前两天被我们摘光了,吃起来和集上买到的口感一模一样,最近天要凉了,火龙果树要搬到屋里了。”万秀敏告诉记者。

在木瓜树下,一只喜鹊正在“散步”,见到人也不飞走,走到近旁,也只是跳到了木梯上。“今年年初,我在门外的屋檐下发现了它,受伤了,斜躺在地面上,那时候它还很小,我就把它捧回了家,悉心照料它康复,后来想把它放生,它却赖着不走了,白天飞出去玩,晚上肯定按时回家。”万秀敏笑着告诉记者。

“我俩现在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先浇浇花,然后就一起出去散步游玩,我们俩都有老年卡,坐公交坐地铁还有很多景区都是免费的,前几年我们俩一起去过威海、世博园、五四广场、海底世界。”张忠彬告诉记者。

据老两口介绍,大女儿今年53岁,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二儿子今年48岁,从事建筑行业;外孙女刚刚考上大学;孙子正在读高三学习成绩也很好。

说起未来的生活,两位老人眼睛中带着光,张忠彬老人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俺俩老人看病出行生活基本花不进什么钱,子女工作虽然忙但是都离得近,逢年过节周末都会回来看我们,外孙女和孙子学习成绩也不错,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