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花800多万买保险”事件后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部分保单予以退保

2022-03-22 18:49 经济观察报阅读 (42016) 扫描到手机

上海男子9年间花800多万元购买29份太平洋人寿保险事件迎来最新进展。

针对上述事件,3月22日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回复记者称,在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的主持下,我司与客户章先生及其爱人曹女士进行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我司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客户保障需求、财务状况及后续缴费能力等情况,决定对章先生名下的部分保单予以退保,并为章先生夫妇调整保障规划,其余保单继续持有。对此,章先生及其家人表示认可。”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表示。

800多万买29份保险

据媒体报道,年收入仅11万元的上海市民章先生,自2011年起9年时间里在保险业务员的推介下,共计买了29份太平洋人寿保险,总计支付保费800多万元,其中贷款部分为370万元,每年需还本息超过20万元。

章先生表示,办理这些保单和“引导”其进行贷款的是同一人,名叫周某梅,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周某梅诱导贷款,导致自己背上巨债。不过在2020年,该业务员已从保险公司离职。

据章先生的妻子曹女士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3月5日,已支付835.44万元保费及相关费用,贷款金额370.37万元。

章先生自述称,2011年到2013年期间的15份保单是没有办理贷款时购买的。而从2014年开始,他踏上了贷款买保险之路。当时业务员周某梅说,可以使用贷款方式交付保费和购买新的保险。自己耳根子一软,觉得未尝不可,便开始了一次次的抵押贷款。

谈及为何购买如此多的保险,章先生坦言,业务员花言巧语,告诉自己购买保险收益丰厚,“3年交150万,5年后能拿200多万”“购买这份保险,以后能免费入住太保养老社区”。

另外,据章先生妻子曹女士反映,有的保单上“被保险人”为曹女士或他们的女儿,但母女二人却对这一切全不知情,怀疑周某梅还涉嫌伪造“被保险人”签名。

值得一提的是,章先生夫妇还表示,在不少保单质押贷款的贷款单上,贷款用途或为“公司经营”,或为“装修”,并非“买保险”。

基于此,章先生夫妇曾赴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投诉。针对退还保费和停止贷款的诉求,双方分歧较大,没有达成一致。至于“代签名”一事,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表示,早前做过相关调查,但结论是“没有代签名事实”。此后,保险公司申请银保监会介入调查。

保险公司回应:启动调查

针对章先生所投诉被“诱导“买巨额资金买保险的情况,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表示:2010年至2019年间,章先生为其或家人共投保29份(本人首次投保年龄44周岁),投保险种包括了寿险、意外险、年金险、健康险等,目前其中16份保单已缴费期满;回访记录显示,回访中章先生本人均表示对投保过程、保险责任、缴费期限、缴费金额等信息知晓及认可;章先生名下部分保单已陆续办理过保单分红、生存金领取等服务。

此外,在2016年章先生女儿因疾病住院,向公司申请并获得理赔。期间,章先生均未向公司提出异议。

至于保单抵押贷款购买保险,但贷款单上贷款用途显示“公司经营”“装修”的问题,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表示,保单贷款是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约定享有的一项权益。章先生自2014年起向公司申请部分保单贷款,所涉保单办理贷款业务均为本人持相关有效证件至柜面办理。

3月22日,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回复称,目前双方已经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客户保障需求、财务状况及后续缴费能力等情况,决定对章先生名下的部分保单予以退保,并为章先生夫妇调整保障规划,其余保单继续持有。对此,章先生及其家人表示认可。

此外,公司还承诺,将始终坚持诚信立业,依法合规经营,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体验,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事件发酵后,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家中老人都曾遭遇被保险公司业务员诱导下购买保险,事后想要退保十分困难。

“我爸爸就是在xx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诱导下买了保险,后续才发现保险与业务员当初介绍时候的情况完全不相符。当时买的时候说就跟存款一样。可以灵活取,结果现在需要取出来发现就是退现金价值,完全是个坑。”某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实际上,针对目前市场上人身保险销售活动中的乱象,监管部门已于2021年年底出台《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机构应建立实施销售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对销售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其中,着重强调销售人员的诚信管理,实施销售人员诚信评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