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连续三年留青率创新高 13万在青高校毕业生今年能留多少?

2022-06-14 08:4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105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轰轰烈烈的高考季结束,不见硝烟的毕业季紧接着来临。当年高考后掷书庆祝的少年们,如今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历史纪录。具体到青岛,这个数字高达13万,较去年增长近2万人,同样创下新高。

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再加上史无前例的毕业生规模,各地就业形势压力持续增加,稳就业保民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各地抢人大战中极力争取的对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大局。

青岛早就意识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形势的严峻,从年初就开始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等多方面提前布局。近日,青岛市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向稳就业发起“总攻”,15条举措透着温度和诚意,保障大学毕业生在青岛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成就光荣与梦想。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也越来越务实,先扎下根再图展。6月的青岛,一幕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这种互相成就必将形成巨大合力,克服当下困难,铸就高质量发展的佳话。

5月24日,青岛市重点产业招聘进校园暨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举行

1

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至关重要。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人民日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也要看到,我国的就业形势仍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为今年各项稳就业举措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将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纷纷响应出台政策,吸引人才稳就业。

上海市人社局近日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放宽留学回国人员申办落户时的社保缴费要求,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沪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

名校人才之外,更大的基数还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武汉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6月7日,武汉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推出20项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头痛的租房问题,通知提出,减轻租房安居负担。取得普通高校(包括教育部认可的境外高等院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毕业6年以内、本通知公布之日起在汉就业创业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家庭在汉无自有住房的高校毕业生,在资格有效期内,租住人才租赁房的,按照不高于市场租金的70%缴纳租金,累计减免期限不超过3年。

其他如大连、湘潭等城市也下发了相关通知。其中湘潭明确,湘潭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园区2022年需拿出不少于300个行政编制、1000个事业编制专项招录引进高校毕业生;在潭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市属国企需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比例的岗位专门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综合所有这些政策,都不难看出,各地政策都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一脉相承,都是从扩大就业规模、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等方向入手,让庞大基数的毕业生队伍先落下脚,再图发展。

3月1日,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座谈会举行

2

在各地拿出优质资源和真金白银稳就业的前提下,山东省也不甘人后,5月25日,山东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援企稳岗保障用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优化就业市场环境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细化了18条具体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

时值6月,毕业季到了冲刺时刻,抢人大战也渐趋白热化。

基于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的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青岛也向抢夺高校毕业生资源发起了“总攻”。

5月31日,青岛市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政策和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通知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五个方面,详细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以促进在青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诚意满满。

在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方面,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补贴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2022年度市属国有企业力争拿出60%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

在拓宽基层就业渠道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聘岗计划,充分挖掘基层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劳动就业、统计调查等领域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

在支持自主创业方面,继续执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对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个人10万元及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出台新一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奖补等政策,构筑创业“一件事”“一个场景”,打造贯穿创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体验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将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和高校绩效考核内容,要落实责任,加强引导,综合施策,切实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保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并力争有所提高。

  6月7日,莱西成立青岛市首家“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税费服务站”

3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青岛市党代会重点关注的人才资源。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营造优质人才生态,也是党代会赋予青岛的重任。

高校毕业生是青岛必须要争取到的优质人才资源。这笔人才账,青岛一直都算得明白,13万的在青高校毕业生总量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早在2月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便启动了“青雁归巢”行动,召开青岛学子新春座谈会,向青岛籍大学生抛出橄榄枝,并在全市征集了海信集团、青岛啤酒集团等710多家优质企业的实习见习及招聘岗位1.2万个。3月1日,又在青岛创业总部召开了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座谈会,为推动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创业出谋划策,凝聚合力。

青岛的目光不仅仅是在青大学生,还有在外求学的青岛籍大学生。通过多措并举,一季度,全市共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7482.68万元,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1.2亿元。

在这个压力相对较大的毕业季,不少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也越来越务实。

“前段时间就在网上投简历,一直还没有找到心仪的企业。”一名毕业生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眼看着距离离校时间越来越近,对于工作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起来,盘算着找一份工作先干着,然后再做一个更为长远的规划。

“跟多个企业交流,薪资基本在五六千左右吧,与预期差不许多。”另一名毕业生认为,相比薪资水平而言,自己更关注工作环境、成长机制。

青岛一家大型商超的现场招聘负责人说,他们此次主要招聘管理培训生,现场收到30多份毕业生简历。在她看来,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再仅仅关注于薪资水平,还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我们在招聘交流时,会提前说明住宿条件等,避免存在心理上的落差。”

凭借超高的颜值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青岛对各类人才具有天然吸引力。日前,在智联招聘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报告中,青岛在中国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榜单上名列13位,维持了去年在该榜单上的位次。

数据显示,三年以来,在青岛高校毕业生留青率步步高升。2019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5.24万人,留青率达到48.6%;2020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提高到50.27%;2021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进一步提高到52%。2022年,留青率将是多少,值得期待。

区域发展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城市间“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从城市人才竞争角度来看,软环境软服务是吸引人才的战略保障基础,完善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是人才“留得下”的关键一环。一句话,心暖了,人才才会留下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