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学霸的暑假,有多可怕?16本高中必修书已预习、为4年后充电……看看这都是啥计划

2022-08-22 07:3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0988)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刘金震(署名除外)

这个暑假您过得咋样?8月23日即是“处暑”,清风已知秋意,孩子们的暑假也接近尾声。刚刚经历过酷热难熬的大小伏暑,“暑假”这个话题也曾一度冲上热榜,在年轻人聚集的某社交平台上搜索“暑假”这个词条,分享笔记超过580万篇。

将视线从线上转移到我们身边:15岁的赵保涵从崂山区育才学校毕业,被青岛二中强基班录取,暑假里他像一个毫秒不差的时钟,执行一份早6点钟到晚10点钟的作息计划,预习完了16本高中必修书;18岁的王年祎是青岛17中2022届毕业生,刚刚收到中央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暑假里她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目标,忙着雅思充电,为四年后出国攻读研究生打前站。

在追梦的少男少女面前,暑假不是自由放飞的野马,是奔赴未来的骏马。

不只是刚刚结束的暑假,从2020年疫情暴发至今,我们经历了很多居家的“假期”。这些日子里,自我成长成为一门必修课,自警、自省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这种生命由内而外的破茧之力,促动并协助我们理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其各安其位,稳当妥帖,串联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的人生生涯。

作家萧伯纳曾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愿光阴不负,好运都藏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努力里。

我要去闯荡更广阔的远方

车后座的灯光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乡土中国》里的这句话,似乎让他有了新的感悟。

8月18日晚7点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崂山区一家科技企业园区内早已鸦默雀静,办公楼上唯一一格亮着灯光的窗户终于转为黑色……几分钟后,一楼大门里走出一对母子。妈妈任春霞结束了加班,在儿子赵保涵的陪伴下,准备开车回家。

坐进车后座,赵保涵伸手打开了夹在座椅上的台灯。环形的台灯,中间一圈光带,相比车顶灯,照明效果明显更好。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车后座成了赵保涵的阅读空间。

卸下身后的书包放在一旁,赵保涵侧身拉开包,拿出一本《乡土中国》,静静地摊开来……

车身微震,妈妈任春霞发动了车子,车窗外的景物密致起来,高楼、树木、霓虹闪烁的街铺、行人、各式各样的汽车,都蒙了一层深蓝的夜色,无声地退向身后。

赵保涵一路低着头,书页不时哗啦揭过,手中的笔在书上左右移动。灯光下的他一头短发,身穿一件黑色T恤、一条黑色长裤,一副黑边眼镜下,映衬出一张略显稚嫩的脸。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有地方性的。”这句话中的“富有地方性”,被框线和三角两种标记画了重点——“这可能会是一个考点。”书中已经读过的部分,一页页,几乎被赵保涵画满了波浪线、框线、圆圈、三角等标记。

赵保涵在《乡土中国》做的注释。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这句话中的“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三个词组用大括号标注,并在文字上面依次标注了1、2、3——“这可能会在多选题或者填空题里出现。”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最早出版于1948年,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是目前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今年15岁的赵保涵7月份刚从崂山区育才学校考入青岛二中强基班,这个暑假,他已经在为自己三年后的高考积累阅读体量了。

就读公认的重点高中重点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今年通过青岛二中自主招生的有300人,前100名获得强基计划资格,将根据国家强基计划单独培养。二中今年的自招试题很灵活,在知识的加工处理中见能力。这些孩子经过物理、化学笔试以及面试,在强手如云的竞争当中拿到了进阶“通行证”,只要中考成绩不低于普高一段线,就可以正式成为二中新学年里一员。

中考闯关,赵保涵的成绩十分亮眼:语文105.5分、数学119分、英语114.5分,总成绩339分。“很可惜,语文和英语比预期多丢了几分。”在外人看来的优异成绩,还不算他的最佳水平,偏重理科的他,语文是相对弱项。

这样的“遗憾”让赵保涵在暑假里憋了一股劲儿,给自己制定了一份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从6月底中考结束、暑假开始,到8月22日升入高中开始军训、暑假结束,雷打不动。

两个月的时间里,赵保涵预习完了16本高中必修书,包括6本物理、3本数学、1本语文、1本英语、4本化学和1本生物。

“学霸”的共识

“有人在暑假里已经把高中课程全学完了,正在做高考总复习题呢。”他像赛道上的赛车手,时刻用余光瞄向身边的同伴。

赵保涵的手机微信里有一个特别的交流群——今年3月份因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崂山区育才学校一些志在自主招生的初三学生,自发组成居家线上自习群,每天晚上开视频学习交流会,内容涉及自招的物理、化学科目,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相互请教答疑。

主动学习是群里所有人的特质,无论上学还是假期。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学霸”们的共识,“自己消化过一遍课本,老师再讲的时候,你会更有针对性。”

“学得还远远不够多啊。”身在其中,群里有赵保涵的小学同学,有初中之后才认识的伙伴,在校期间就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彼此非常熟悉,相比群里部分同学的进度,赵保涵总觉得自己落了一截。

赵保涵算是个觉比较多的孩子,每天晚上10点左右准时入睡,这个习惯是爸爸帮着养成的。爸爸不赞成“开夜车”,从小要求他保持充足睡眠。“但有时候早上醒来,看到有人凌晨一两点还在留言讨论题目,就会感到有压力。”赵保涵坦言,群里面的信息昼夜不停更,“看一眼群里的信息,你就没法偷懒。”

“我不是学霸,比我学得好的大有人在。”赵保涵很排斥别人给他“学霸”的定位。

赵保涵在等妈妈加班。

身高1米81的他与长辈初见时会微微鞠躬,清癯的身板做这个鞠躬的动作时显得一板一眼。在知识面前,他也显得非常谦逊,就像见到第一次相识的长辈一样。

物理和化学是赵保涵的专长,也是他感兴趣的学科。那些试剂之间的相互反应像变魔术一般,一会儿变化了颜色,一会儿变化了形态,由液体冒出泡泡,继而变成气体,这世界的所有神秘现象都会让他着迷。

就在等妈妈下班的空当,赵保涵还去了生化实验室找到相识的叔叔,跟着观察了实验。妈妈任职的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好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他有机会在实验室里观察各种元素间奇妙的反应,例如先用电子秤称好一定剂量的氢氧化钠粉末,然后用水调配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将调配好的溶液倒入烧杯,烧杯内放着一个蟹壳,这个步骤就是为蟹壳去除蛋白质。

赵保涵在做实验。

妈妈任春霞学的是会计和法律专业,她曾经问过儿子:“不考虑这两个专业吗?”赵保涵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相较于理科面前的得心应手,他对文科兴趣稍逊,“背东西不太擅长。”

《乡土中国》里第一篇的最后一段写道:“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赵保涵用黑色的签字笔在文后做出自己的评点:“人未变、朴质未变,只是社会在变,给人以凄凉、悲哀。”

“阅读理解和作文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上初一的时候,赵保涵就有意识地去补自己的短板。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刷题是一方面,他还根据老师的推荐书单,阅读了《活着》《巴黎圣母院》等名著。

赵保涵预习的高中书上,有着各种标记。

“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悲惨的人生?一个人面对这么悲惨的人生,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地活着?”这是15岁少年脑中难解的问号,他暂时还找不到答案。

为了提高作文能力,赵保涵一遍一遍地找老师修改自己的文章,一下课就冲进老师办公室,有时去晚了,老师面前已经站了三四个同学,等短暂的课间结束还没轮到自己,那就下节课后再来。

赵保涵要等老师指出不足:有时是整体架构笔墨处理不当,该重墨的地方轻描了,该轻描的地方重墨了;有时是段落之间逻辑不够合理;有时仅仅是一句话表达不够准确……根据老师的指点,他对一篇作文反反复复地较劲。

赵保涵所做的预习笔记。

旅途中的闲书

“上完本科,想要出国读研究生。”这是她早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暑假里上雅思课也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前做准备。

8月19日上午8点半,位于国信体育场的一家雅思辅导机构,教室里座无虚席。

与假期自学的赵保涵不同,刚经历完高考的王年祎正坐在教室前排一边跟着老师读课文,一边用红笔在书上做标记。她将一个单词“Classify”圈出,旁边用中文标注——分类配对。

王年祎暑假里报了雅思课,为四年后出国深造做准备。

一上午的课程,王年祎坐在椅子上几乎没有动,她的头发向后扎了一个松松的低马尾,头顶戴一个粉色的发卡,刘海和几缕碎发从发卡旁散落下来,一副银色的镜框下,一对长睫毛随双眼忽闪忽闪。

今年,王年祎以总分558分、美术生全省文化课第40名的成绩,入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从初三开始确定走美术专业,每年暑假王年祎都在集训,画室里一坐就是一天,用眼睛捕捉人像或静物的神韵和动态,用画笔将它们复制到纸上。高考结束后,她先给自己放了一个暑假,跟着妈妈去云南旅游10天。

高考结束后,王年祎和家人去云南旅游。

游历不等于彻底“放羊”,等车、吃饭、睡前的碎片化间隙,被王年祎一一拼凑利用,看完了三本课外书,一本全英文奇幻小说《好兆头》,一本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偶像的黄昏》,一本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文论集《疾病的隐喻》。

大学课程体系她大体了解过,需要通读中外美术史,学习很多概论和理论,以及了解世界范围的艺术市场。哲学著作有助于将来写评论文章,而英语则是她了解世界最基本的语言工具。

18岁女孩旅行中看似放松的闲书,在不声不响中显露出她是个极具目标感的人。

王年祎暑假里报了雅思课,为四年后出国深造做准备。

旅行归来,趁着暑假还没结束,刚刚过去的一周里,王年祎又给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做起了经验分享。

“高中三年是一次长跑,你要制订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她这样总结道,“美术高考不同于单一的文化课高考,需要兼顾专业课。高一高二时可以侧重文化课,打下较为坚实稳固的基础,尽量为集训后的复习铺平道路,高三全面集训开始后便需要一心投入专业课的学习。”

“阶段性目标,也会帮你缓解压力。比如考试集训阶段,明确这一阶段要做一些被迫的事情,心理上就会对承受高压有准备。”王年祎对此深有体会,明确目标减轻了自己的不少焦虑。

这个暑假里,王年祎不止一次地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各种小技巧,比如准备课堂草稿本。在她的经验里,跟着老师的思路随手写公式、计算都能帮助记忆,还可以防止犯困!

王年祎读高中时,和同学一起写生。

“讲题时大致相当于把易错题、经典题再做一遍;作业可以先写数学;最费脑子的学科在精力相对充足的时候写,提高效率,节省学习时间;平常练习可以三、五道题对一次答案,研究错题,节省发现错题之后重新回忆思路的时间,也有助于在接下来的题中即时纠错,避免重复错误印象……”虽然都是很多小细节,王年祎却认为是决定能否走向成功的分水岭。

“课间一定要眯一会儿,这样能保证上课精力集中,提高效率。高中三年我中午一般都不吃淀粉类食物,就吃一些菜,因为淀粉容易让我犯困。”也许正是这些小细节,拼凑成了王年祎的自律日常。

室外蝉鸣暑燥,再过一周,王年祎就将奔赴北京。这个暑假,算是她三年以来最轻松的时光。

王年祎暑假里报了雅思课,为四年后出国深造做准备。

“被耽误的律师”

她和老公有个共识: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只要过程经历了,好结果也就是必然的。“教育是唤醒,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一朵花叫醒另一朵花。”

王年祎从初三下学期才决定学美术,那时她的文化课成绩在班里也是前几名,中考分数超过了青岛二中录取分数线,但她的第一志愿坚持选择了青岛十七中美术班。

“一是看孩子比较喜欢画画,自己肯在这方面付出努力,二是学校和老师也支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再就是看她在画画上还比较有天赋,用老师的评价说就是——上手很快。”王年祎的爸妈虽然如此解释,但他们的支持才是最大推动力。

最终就读心仪的大学和兴趣专业,王年祎的高中三年里,特别是高三集训、美术统考后,也是经过了不断调整和明确。爸爸妈妈在她的专业选择上,非常尊重她的想法,结合她的性格特点,和她一起请教老师、专业人士,探讨她的发展方向,并逐渐形成一致的意见。

备战高考的假期里,王年祎在画室一坐就是一天。

“她属于比较内倾的性格,理论研究性学科可能更适合她,加上她对哲学、语言有较大的兴趣,所以艺术学理论是她向往的专业。”王年祎的妈妈欣慰地说道。

城市另一头,面对马上要进入高中学习的赵保涵,妈妈任春霞在假期里买了一些关于教育的书,诸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却被爸爸嘲笑了,“很多书虽然很有名气,但是年代太久了,不适合当前年纪的孩子了。”

爸爸会在网上查一些最新的资料,会主动联系一些成绩优异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从小学三年级之后,爸爸就一直承担着儿子赵保涵的“家庭教师”角色,每天会将儿子的作业捋一遍,每个阶段儿子的学习情况,他会主动与老师沟通,查缺补漏。

初中时,爸爸有意识地培养赵保涵的发散思维,给他买《举一反三》的数学教材,磨练思维,引导思考,避免陷入厌学的尴尬。每学期给他制定一个各科成绩目标,英语、数学、语文、物理要达到多少分,根据这个目标推进学习计划。

王年祎暑假里报了雅思课,为四年后出国深造做准备。

赵保涵经常说,爸爸是“被耽误的律师”,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规划非常细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把前因、过程、后果想周全。

在妈妈任春霞看来,赵保涵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但胜在对学习有按部就班的计划表。“所有孩子智力差不多,但这个时代不只是拼孩子,同时也需要家长及时关注,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好配合,补强孩子的薄弱点,消除不稳定因素,再加上孩子自身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十一放假还回家吗?”面对即将远行的女儿,王年祎的妈妈问。

“刚开学,还是在学校里多看会儿书吧。”即将去外地求学的女儿把“不回家”说得很含蓄。

“那我们去北京看你。”妈妈开玩笑地说,突然又有感慨涌上心头,“以前总希望她能够独立地面对世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那个坚定的背影背起行囊,分明在告诉你:不用送,我要去闯荡更广阔的远方。”

王年祎暑假里报了雅思课,为四年后出国深造做准备。

我的假期 “计划”做主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曾听过一句话:一个人到底有多自律,给他放个假就知道了。

从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正经历各种“假期”:延期开学,各地陆续开展网上学习,最长暑假、寒假……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场自律能力的考验。“假期”里,有人选择原地“躺平”,有人已经迭代升级。在时代竞逐的赛道上,严格自律的人总能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更好的自己。

切换场景不是中断

2022年暑假即将进入尾声,在小红书上搜索“暑假计划”这个关键词,分享笔记超过18万篇;搜索“暑假学习”,分享笔记更是超过136万篇。求知者不论年纪大小,对于假期自由时间的利用和自律的程度,绝对超乎你我的想象。

一位正在读初二的网友就列出了详细的“七升八暑假逆袭计划”,一周七天,每天的安排都井井有条。比如周一的安排:上午有一小时的乒乓球课,历史预习30分钟,英语听力1小时,下午要背诵三首古诗、读星火阅读一篇、英语网课两小时,晚上要完成现代文一篇、地理第八章、5句素材积累,以及整理当日错题。

在这张暑期计划表下面还有两张即时贴,一张是“7.11~7.17周总结+反思”,一张是“7.11~7.17周复盘”。通过一周的学习计划,网友总结自己的优点有:“坚持体育锻炼,一周3~4次;坚持每日英语课内外打卡;认真完成校内学习任务,当日事当日毕,不拖沓。”当然,也有待提升和改进的地方:“现代文阅读数量少,应坚持每日练习;英语阅读数量少,一周至少10篇,加精加速;英语、历史预习不必每天安排,有效即可;切记刷题后整理错题,多加分析。”

计划表上方是一句勉励自己的英文——“Don’t forget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 to effort(不要忘记决心要努力的目标)”。

视觉中国供图

还有网友在分享暑期学习计划的同时,贴出了自己励志的观点:“不要想着立刻成效,真正有用的是缓慢的长期主义。”“有时候只要坚持做一些小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最主要的是坚持、不间断、慢慢来反倒会更快。”“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诚然,因为父母的日常工作以及“双减”的大环境,假期安排显得更加“自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更自由的空间需要更有目标、更条理的规划。

从网友们罗列的学习计划和评论区里热烈的讨论留言中不难看出,假期的确是一个学习自我管理的好机会。自己制定计划和目标,假期读多少本书、参观多少展览、去哪里旅行等,或者父母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按计划做好自我管理,有充实的安排、明确的目标感,都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现代著名教育学者潘光旦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的文章,开头就说:“学问没有止境,也就不宜有长时期的间断。学校的假期,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难道办教育和创制假期的人的本意,真要教人在这一个月或三个月之内完全停止学问工作么?我恐未必。”

“‘双减’的假期,让孩子们不只拘泥于课堂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社会课堂。”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指出,学生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几乎都是理论知识,所谓“知行合一”,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假期里可以通过自身有目的地去实践,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有时间整理自身情绪管理。进行资料的收集与信息的采集,深化认识,看清自我发展,形成观点。“不能因为假期就放松成了电子游戏的天下,学习这件事情,在假期里是获取知识场景的切换,而不是中断。”

视觉中国供图

规划好“自由”时间

“假期是一个修正和提高的好时机,非常关键。在假期里查缺补漏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关键。”平度一中物理教师任波成回顾自己任教16年来的教学经验建议,不妨在假期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一个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假期生活快结束时,“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总结一下读书、旅行、交往等各方面收获和遗憾,分析原因,通过这种“复盘”会有更多收获。

“‘好学生’不在智商,在于学习习惯。”任波成老师今年刚刚送走的2022届毕业班里,毕业生徐冠雄被北京大学顺利录取,她的高考总成绩667分,其中语文131分、数学115分、英语143分、物理89分、化学95分、生物94分。“他们身上都很有韧劲,不能松一阵、紧一阵。目标要坚定,要有持久性,遇到难的事也不轻易气馁。”

任老师介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到寒暑假,徐冠雄都会在妈妈陪伴下到各地旅游,其间增长了她的知识,开拓了她的视野,更锻炼了她独自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假期的拓展学习过程,也赋予了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量。”任波成老师说,“要有良好的习惯,生活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方法要合理,不能只简单刷题,要善于总结和思考;还要有为人处世的情商,善于和老师、同学交流,汲取身边人的营养,等等,很多因素。成绩好是各方面因素都达到了一定标准,如果其中一个因素达不到,就可能导致成绩的下滑。”

“不管假期还是正常的上课时间,我都不主张熬夜。因为白天是你的主战场,熬夜只是边角时间。把主要时间提高利用率,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任老师说,“对于很多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来说,就是一道题的差距,假期不能说是弯道超车,但是‘不进则退’,规划好这些‘自由’时间,还是非常关键的。”

理清“细枝末节”

“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假期里都是在集训中度过的。”近年来,通过美术专业参加高考一直是居高不下的热点,青岛17中美术专业课指导老师胡晓介绍,“假期对美术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美术专业考生不同于正常高考,要兼顾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考试,所以合理安排几个假期尤为重要,从高一开始规划先行,专业课、文化课怎么递进,做个体规划,有目标性地向专业方向推进。”

17中2022届美术毕业生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可谓再创佳绩,本科录取率100%,提前批与“985”“211”等重点院校录取率87%,其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人,中央美术学院18人,中国美术学院11人,近50人被全国九大美术学院录取。

“学习始终是自己的事,假期的时候也不是非要搞那么多虚的计划列表,要脚踏实地,一样一样地去解决自身薄弱问题,才能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胡晓老师指出,假期里要查缺补漏,重点强化自己的弱项,比如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基础画法到变法,多进行一些心理素质的模拟训练,很多学生平时画得好,一上考场就慌了,或者在考场上容易受周围考生的影响,心理出现波动。

“假期里的预习也是重点,要抓住最基础的两点——看和练。”任波成老师指出,假期里的“看”,是指将新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别担心看不懂,因为这个阶段对自我的要求只是将课本熟悉起来,清楚下一学期会学习到的整体知识点,初步在脑海中形成整体的概念。

“练”比较着重于指向英语、语文这类需要通过不断记忆累积的学科,假期里将需要背的内容提前练习背诵。保持稳定的背诵习惯,对回到学校之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很大帮助。

“对于自律的学生来说,放假可以让他们完成很多事情,能过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充实。”有资深老师总结:缺乏约束的自由,不过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不是真正的自由。唯有一个自律的人,才能理清学业中的细枝末节,串联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的学习生涯。

学习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