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⑥丨中国重汽:改革重组成就二次创业

2022-09-06 09:04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61898) 扫描到手机

退出89家企业,行业排名跃居第一,中国重汽——

改革重组成就二次创业

8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其中,车架全自动纵梁加工生产线和焊装生产线全自动化率达到100%。在这里,中国重汽将实现传统整车产品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的转型升级。这个项目,既是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的首个项目,也是中国重汽改革重组、重获新生的一个缩影。

改革重组开启了中国重汽的二次创业。重组后的2019年至2021年,中国重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62亿元,利润总额219亿元,销售整车116万辆,重卡市场占有率从16.5%提升到23.3%,行业排名由第三跃居第一……

退出89家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

2018年9月,山东重工对中国重汽开启战略重组。四年来,中国重汽牢记“心无旁骛攻主业”,退出房地产、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非主业参股企业,累计退出企业89家,非主业资产变现90亿元现金流,主营业务效益不断提升。

“山东重工重组中国重汽以来,借助潍柴动力总成技术优势,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性能。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实现了载货车、专用车的短板突破,巩固了工程车及大马力牵引车的传统优势市场,实现了各细分市场的全面进位提升。”中国重汽集团市场与品牌管理部副部长鲍红亮说。

改革重组还实现了降本增效。目前,中国重汽所有费用实行归口管理,斩断利益链。四年来,采购降本累计251亿元;办公费从2018年的7518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3800万元,降幅49.5%;接待费从2018年的7059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1503万元,降幅78.7%。

“三能”机制改革,让企业“活”起来。借助“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三能”机制,中国重汽领导干部数量降幅27%,平均年龄下降5.04岁,“80后”干部占比从27%提升到68%。

改革激发出了发展韧性。去年以来,中国商用车行业市场低迷,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经受住考验,勇夺国内重卡企业销量和市占率“双第一”,成为国内重卡行业销量最高、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

8月31日,中国重汽(3808.HK)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524%,毛利率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运营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四年研发投入100亿元,民族重卡走向世界

“研发投入占比要从现在的4%提升到6%以上,从集成应用研发向前沿基础研究转型,在智能驾驶、车联网、新能源等领域,掌握一批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说。

近年来,中国重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13亿元到2021年的37亿元,增幅185%,四年累计投入100多亿元,超过之前十年投入总和;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1102人增长到现在的3561人,增幅达223%。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我们新产品上场速度不断提升。搭载潍柴动力氢内燃机的新一代黄河重卡、汕德卡C9H及匹配中国重汽最新技术的S-AMT16挡变速箱重卡等高新产品,为我们实现‘双第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郭年程说。

搭建全球创新平台,畅通专家晋升通道,实施揭榜挂帅制度,让中国重汽从引进、模仿、跟随向自主正向研发转变: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风阻系数0.37的高端黄河重卡;2021年,研发出国内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黄河”牌雪蜡车;2022年,推出全系列搭载潍柴动力T系列大马力高端产品……

“让民族重卡跑遍非洲,是我们的梦想。”中国重汽非洲部加纳代表处首席代表王荣瑞,与伙伴创造了中国重卡品牌在西非年销从不足500台到7000余台的纪录。

这样的增长,正在形成大势。近年来,中国重汽已将产品出口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90多个国家发展各级经销网点约300家。今年1—7月,中国重汽出口重卡4.83万辆,同比增长46%。“我们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深耕海外市场,今年定下了出口9万台的目标,为企业整体良性运营提供了强力支撑。”中国重汽集团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曹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