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青岛南昌共领“国之重任”,万亿市场能分多大蛋糕?

2022-11-15 09:2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67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戴上厚厚的眼镜,计算机模拟再造的场景便进入眼帘。这种人机间的交互,能够让人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到日常生活无法体验到的场景,谓之虚拟现实。

如今,这种新体验模式正在转化为不可估量的生产力。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有望超2500亿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逐渐显现,有望带动万亿元市场规模。

万亿市场规模谁来领头撬动?近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揭牌,青岛再迎重大机遇,被赋予国之重任。

据介绍,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由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单位)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单位)等共同组建。

体验虚拟现实技术

1

近几年,虚拟现实产业进入新一轮爆发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终端市场迅速扩大,开启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增长新空间。

据工信部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球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出货量快速增长,首次突破年出货量一千万台的重要拐点。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投融资规模涨幅超过10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虚拟现实相关企业超过1万家。

有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有望超2500亿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逐渐显现,有望带动万亿元市场规模。

但行业好,未必就能分一杯羹。这个行业仍有很多技术难题待解,比如说把厚眼镜变成薄眼镜,涉及的就是一场技术革命。据悉,头部品牌正在采用Pancake光学方案,攻坚把眼镜厚度变薄。

这正是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意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同组建。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将完成四个方面的突破——

持续推动虚拟现实领域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全链条创新能力建构;

扬制造链长板,以整机制造带动产业供应链全面提升,由大变强;

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保障产业发展;

打造虚拟现实行业应用示范基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为全球引领的虚拟现实创新生态发展驱动引擎。

11月12日,揭牌仪式在江西和山东两省分别举行。

江西方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江西南昌,股东单位汇聚了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的行业骨干力量。

山东方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运营单位为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歌尔、PICO、利亚德、爱奇艺、中科创达等股东,多是深耕青岛多年的虚拟现实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

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开幕

2

为什么是南昌和青岛?这与两地的提前布局且发展势头强劲有关。

工信部批复要求,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同组建。由“牵头”一词可知,南昌的虚拟现实产业是有先发优势的。

2016年,南昌在全国率先打响了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第一枪”。此后6年时间,南昌搭平台、引项目、促创新、推应用、优生态,全力推动VR产业成链成群、由虚向实。

目前,南昌已聚集各类VR企业近500家,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600多亿元。

“世界VR产业大会”已成为全球VR行业的风向标、江西开放合作的新名片。截至目前,南昌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VR产业大会,四届大会共签约项目251个,投资总额达1592.61亿元,吸引了包括微软、高通、华为、阿里、紫光、海康威视在内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在南昌进行VR产业研发和应用拓展。

来自江西省工信厅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目前共有VR企业400多家,预计2022年全年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800亿元人民币。

青岛的虚拟现实同样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

据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的牵头单位歌尔集团董事长姜滨介绍,2017年歌尔牵头联合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启动山东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任务,运营单位为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研究覆盖零组件、整机、内容应用等VR、AR全产业链条。2019年,该院被正式认定为山东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过3年建设,工信部正式批复其与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联合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而作为虚拟现实产业链“链主”企业,歌尔2012年起就开始布局虚拟现实产业,既涉及整机研发制造,又有光学、声学、微电子等核心零组件的研发生产,未来还将向微显示、半导体等核心领域拓展。如今歌尔已与全球主流VR头显品牌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占据全球中高端VR头显80%的市场份额。

歌尔股份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

一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分别给了南昌和青岛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其中深意不难明白,就是期望这两座城市,攻坚技术难题、健全产业链,建成虚拟现实产业高地,引领周边地区发展。

风口已至,必须要抓住机会,抢占制高点。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刚刚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更有机构乐观估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逐渐显现,有望带动万亿元市场规模。作为国家级高地,南昌和青岛两市将在这个万亿大蛋糕中贡献几成呢?

依托南昌VR科技城、高新区5G+VR产业示范园平台等,南昌在工信部等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力争到2025年VR及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

而青岛正打造占地约2000亩的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正式揭牌。根据规划,到2024年,园区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8年左右,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另外,2022年5月,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力争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目前,青岛已集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约110余家,数量占到山东省总量的一半。尤其是在崂山区,当前已集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90余家,基本上建立起了“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

接下来,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将按照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要求,以行业需求为牵引,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体现出开放性、市场化和可操作性。

作为承接国家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创新载体,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将按照工信部“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的原则,以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平台创新为建设原则,集合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对于推动虚拟现实产业补链、强链、稳链、固链发展,实现创新资源由内部封闭向开放共享平台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对方向。一旦选定方向,努力则更为重要。南昌选对了方向,且为之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看得见的丰厚回报。青岛选定了方向,且有国家支持,只需深耕细作,必将成为北方的虚拟现实创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