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顺利出舱!神十四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本次为何晚上着陆?红墨水有啥用?

2022-12-04 22: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1360) 扫描到手机

据新华社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4日晚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个时间正好是酒泉晚上比较寒冷的时刻,那么为何晚上着陆?航天员带的红墨水有啥用?地面做搜救队伍做了哪些准备?第三批航天员计划明天执行任务,组成结构是什么?

神十四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十四航天员出舱: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航天员陈冬出舱。陈冬是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另据央视新闻采访,陈冬称: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

       刘洋说,回到祖国怀抱很踏实,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2月4日2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

为何会选择为何选择在晚上着陆呢?

4日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为何是晚上返回呢?其实飞船返回地球,最主要的是安全,空间站的轨道设计也是以航天员安全为第一位的,因此返回地球时间窗口期是计算好的最优方案,并且预留备份落区和备份时间。

以前,神舟飞船采用的是“标称弹道”,必须定点定时返回,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空间站时代的频繁往返。从“神十二”开始,我们首次采用了“动态适应”返回方式。

这种方式是返回前确定瞄准点,地面发起标准化返回流程后,根据实时弹道预测并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精准返回控制。这意味着航天员在轨工作期满,随时可以返回,只要它的星下点轨迹能满足回到着落场的条件。

但是我们知道空间站一天绕地球15.6圈,第一天和第二天经过的星下点是会移动的,下一次重复即使按百公里误差算也得二十几天才能回到同一个点。

这样,想要准备降落在指定区域,就基本固定了窗口期,否则要么在等很长时间,或者要耗费燃料提前进行轨道调相。这次“神十四”刚好工作期满180天,窗口期正好就在夜晚。不是不能换个时间,而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

返回最需要考虑的是角度,而非是否白天

神舟十三号从空间站撤离后环绕地球飞行了5圈,耗费了7.5小时,而飞船再入大气层还需要49分钟。这样算下来从空间站到降落区,一般需要8小时19分钟。

因此,要想实现12月4日晚上19:52-20:22分降落,实际上在北京时间11点左右,神舟十四号就要与空间站分离。

从最新的飞行警报上也查到了相关信息:12月4日11:52分开始撤离空间站,瞄准区域为东风着落场(如下图所示)。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了最高效率,最少成本再入大气层,时间刚好就赶到了夜间。

其实,夜间除了寒冷,并不影响地面搜救保障团队的工作。因为咱们的搜救不是用肉眼来观察的,而是借助庞大的测控网和地面光学搜救队伍。

飞船自身不但可以全程自动启动返回程序,地面测控也会准确预测降落坐标,搜救大队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住落点。

多次演练,确保地面搜救万无一失

虽然这是空间站建设以来,首次夜间返回,但是不会有太大危险,因为早在神舟六号时,我们就经历过夜间搜救。嫦娥五号返回时,也是夜间。

而咱们的快速返回技术也就比较成熟,从神舟十二号的20多个小时,缩减到神舟十三号的8个多小时,其实是一步步试验后再实施的。

对于神舟十四号的返回任务,着落场已经分阶段多次演练了很多次,其中单是直升机搜救分队就进行了14个场次的夜航训练。其他各分队也进行了针对性演练。

为了确保夜间搜索的及时性,神舟十四返回任务又增添了多个团队,比如刚刚执行完神舟十五号地面保障任务的团队,也参与到本次任务中。

12月1日,东风着陆场组织了参试各系统召开任务动员誓师大会,为的就是在恶劣天气下,确保地面搜救万无一失。

至于面对严寒天气,咱们也不用担心,航天员只要一落到降落点,地面工作人员就会照顾好,咱有专用的航天被子保障转运期间的温度。

很多人质疑为何用词是搜救,而不是迎接呢?

神十四返回地球,地面搜救队为此做了各种准备和预案,并进行了多次全系统综合演练。那么为何用搜救一词呢?这是因为飞船返回远比飞船发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发射时,有逃逸塔等等多重保障措施可以保护航天员安全,可是返回的话,完全只能依靠返回舱本身。

甚至在过程中还会遭遇几分钟彻底失联状态的“黑障区”,所以返回舱到底最终落在哪里,以什么姿态落地等等,都是不确定的。

航天员为什么要带着手枪、匕首、红墨水?

许多网友问航天员为什么要带着手枪、匕首和红墨水。著名空间技术专家张传军表示,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携带红墨水是为了防止万一返回时我们的飞船落偏了,比如落到大海中,航天员可以使用红墨水染红一大片海水,以便于直升机进行搜救。携带匕首和手枪也是为了航天员自卫,因为国外航天员之前发生过返回位置发生偏差,最终落到深山里的情况,携带手枪和匕首可以防止野兽的攻击等。

航天员“回家”,地面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我国有专门的航天救援队伍,成立于神舟一号任务时期,任务是用最短的时间帮助航天员紧急撤离,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做好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搜救物资,例如担架、椅子等,因为航天员刚回到地面是无法自主站立行走的;

>>>安排好医疗团队

要提前安排好相关的专业人员和医疗队,确保搜救行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队要确认航天英雄们的身体状况无碍;

>>>熟悉地形,选择有经验的驾驶员

需要提前了解地形和路况,制定不同的搜救方案应对不同的局势,选择驾驶技术高超、驾龄长的驾驶员,确保救援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做好气象监测

最重要的是要提前侦测气象条件,及时捕捉天气变化,同时连续跟踪返回舱的实时位置,用最快的速度精准定位,确保航天员顺利着陆,并及时进行各项救援工作。

2023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执行任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正在加紧训练,计划2023年开始执行空间站任务。此外,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经启动。未来,将有更多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更多工作。

按照任务安排,今后每年至少要有两个三人乘组执行任务,明年,第三批航天员也将陆续奔赴太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0年10月宣布确定人选,共有17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性航天员入选,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现在我们航天员训练整个的过程还是很紧张的。航天员现在在加班加点,能够去把航天员应该训练的这些项目以及学识能够落实好,能够保质保量让航天员去出征太空。”

第四批航天员选拔: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第四批将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其中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航天驾驶员在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这次我们选拔的面更加广泛了,从地域上来讲,我们这次除了在内地进行招收,首次增加了在港澳选拔航天员这个过程,选拔的数量包括种类都有了很大的扩展。”

       致敬“航天英雄”!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澎湃新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军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