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工程师展示要捐的救生衣。
半岛都市报7月13日讯(记者 胡进宇 张延平)岛城沿海一线每年总会发生游人落水的意外,市民胡先生发现,在救援过程中,因缺少必要的急救设施,救人者也会闹悬。“我决定捐200套救生衣给沿海一线,设立救援点。”今天,胡先生希望通过本报向社会征集高招,让这200套救生衣在沿海“安家”。
捐救生衣设救援点 “希望在前海一线安置200套救生衣,可以给那些救人的英雄们一点安全的保障!”今天上午,在青岛西海湾科研所办公室内,高级工程师胡延节手里拿着一件救生衣告诉记者,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6月29日中午在五四广场附近水域,一男子捡海带时不慎落入海中。危急时刻,市交警支队梁峰抱根木棍和两名市民迅速跳入海中,奋力将落水男子救起。而勇敢跳海救人的交警竟然不会游泳。他也看到过救人英雄本身不会游泳,在救人途中不幸溺亡的报道,“看到这些报道,我感到很担心,其实只是需要一件小小的救生衣,不仅能增加救人成功的筹码,还能保证救人者自己不会因此而溺水。”
近海每年数百人落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青岛作为海滨城市,每年前海一线游客、市民落水事件经常发生,落水区域多集中在八大峡、栈桥、五四广场、麦岛等水域。据保守估计,岛城每年有数百人落水,其中大部分落水者都幸运地被见义勇为的市民跳海救起,但救人英雄只能靠游泳技术保证安全,缺乏救生设备。
今天记者在前海一线采访看到,除了各个海水浴场配有救生设备和救生人员外,像事故频发的八大峡、栈桥、五四广场等水域都缺乏必要的救生设备,甚至都没有一件救生衣。栈桥一游艇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有关部门曾经在海坝上设有救生圈,但现在都已不见了踪影。
缅怀救人身亡的同学 “科研所其中一项专利产品就是这种新式救生衣,我们觉得既然有这种产品,为什么不把它放在需要的地方呢?”胡高工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救生衣都是他们科研所自主研发设计的,已经获得了专利和投入市场的各项资质。“其实这件产品也是缅怀我的同学——— 青岛的救人英雄葛路。”胡高工告诉记者,葛路也是一名工程师。2002年6月24日,为救落水女青年葛路跳入海中,但由于风大浪急不幸溺水。“他比我小两岁,要是现在还活着,今年是52岁了。”胡高工告诉记者,他对同学的义举非常敬佩,在每年的6月24日这一天,他都会带着儿女到纪念碑这里来悼念葛路。
如何利用征集高招 “让救人的英雄先自保、活下来,也让被救者保全生命,这就是我的想法。”为避免岛城的救人英雄再发生溺水的悲剧,胡高工自掏腰包置办200套救生衣,计划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救生点,在前海一线围起一条生命的“安全线”。但如何安家却成了胡高工的心病。“我希望能将这些救生衣安置在前海一线的售货亭内,张贴显著标志,让救人英雄在短时间内穿上救生衣。”胡高工说,经过调查发现海边的售货亭一般营业至深夜,能最大程度实现救生设备使用率,而且还能避免救生衣的丢失。“但就是不知道这些售货亭能不能和我们一起促成这件事?”另外,胡高工对于如何将这批救生设备利用,想借助本报向广大市民征集金点子。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请拨打80889088。
[编辑: 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