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技术缺乏等三障碍 风电产业赚吆喝难赚钱

2008-08-22 06:3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年来,中国风电开发推进速度已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全国风电总装机排名跃居世界第5位。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8月18日透露,仅去年一年,我国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就达到305万千瓦。我国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陆地风能资源潜力约3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潜力更大。今年3月,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定为1000万千瓦,是届时核电计划装机容量的1/2。

风电产业缺乏配套

    “现在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万千瓦,很可能今年年底就达到2010年的目标。”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张希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诸多风电项目在缺乏前期准确评估的情况下冲动上马,出现了一系列难题。

    电网建设滞后就是其中之一,风电占电网电量10%到15%时供电才能保持稳定,超过这个比例就会对电网产生冲击,但目前风电富集区的电网普遍容量偏低,无法承担风电外输重任。

赚钱是最大的难题

    “而怎么赚钱是风电产业的最大问题。”秦海岩感叹。即便在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全国大大小小一百多个风电厂中,盈利的并不多;而任何新能源,如果不能解决盈利问题,就无法被普及。但对于这个亏本买卖,诸多国企还是趋之若鹜。《可再生能源法》规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量至少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身肩达标任务的国有电力公司纷纷“跑马圈风”,不顾盈利。

    为避免恶性竞争,今年初发改委已悄然将低价者胜的风电招标制调整为限制最高、最低价的中间模式,即便如此,价格扭曲依然存在。

核心技术国产化难题

    另外,技术是我国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绕不过的一个坎。设备依靠进口,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不能集中大规模开发等等,种种因素导致了风电成本居高不下。“风电核心技术都由外国掌握。”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张希良告诉记者,“中国的思路是购买外国设备技术,吸收外国经验,把别人的技术转换成自己的。”

    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风电投资商确保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为鼓励国产化,发改委在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对设备进行捆绑指定。但目前国外的风电设备还是占国内市场七成,因为中国的风机设备制造水平尚停留在十多年前。技术上的难题,最终还是传导到了生产成本上,为风电赚钱再造屏障。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风电研究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几乎所有外资企业都会制造技术壁垒,学到真经很难。而目前,外资已不满足于占据中国的风电设备市场,开始对投资兴建风电厂表示了兴趣。以市场换技术的一幕在风能领域重演,最终将取得何种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据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综合整理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