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润龙 产自崂山王哥庄街道会场社区的梭子蟹,已经基本上与寻常市民的餐桌无缘。有渔民出海5个小时,却只捞到 4只蟹子。据会场社区渔民们介绍,由于过度捕捞,野生会场梭子蟹资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捞上来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种长成的,一旦哪一年政府不放流,青岛人就没有会场梭子蟹可吃 。(本报9月12日A19版报道) 会场梭子蟹,个大味鲜,是蟹子中的佳品,笔者小时候也曾吃过。但是,由于过度捕捞,会场梭子蟹的资源严重衰竭,真正野生的会场梭子蟹基本上绝迹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在看来,这个观念应该改改了。如果因为具有一定的自然优势,就对身边的自然资源过度攫取,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我们身边已不乏这样的例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对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决不能竭泽而渔,一味地向钱看。如果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做鼠目寸光的傻事,得不偿失!
渔民老杜一上午出海5个小时,只捕捞到4只蟹子,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如果政府不往海里投放蟹苗,我们还能不能有会场梭子蟹可吃?如果再继续过度捕捞,会场湾会不会变成梭子蟹的坟墓?会场湾的地理位置和水质条件非常适合蟹子的生长,但即使有再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注意对蟹子的保护,蟹子也同样会绝种。保护会场梭子蟹,只靠政府放流蟹苗,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靠当地的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组织渔民,制定合理的捕捞方案,进行限制性捕捞。
对资源掠夺性捕捞,不仅砸了会场梭子蟹的牌子,而且直接造成了会场梭子蟹断子绝孙。其实,与其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蟹”。让会场梭子蟹休养生息,更好地生长和繁衍后代,形成“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局面,我们才能长久地品尝到会场梭子蟹的美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