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古诗词乃至唱曲中提取一个最有人缘的公因子,我还真想不出哪个词可以和“月亮”来竞争。什么“床前明月光”、“千江有水千江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随手拈来,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可以想见,在那连煤油灯也没有的时代,月亮除了可以作为夜间照明的工具,还是一个最好的娱乐项目,雅俗共赏。
雅的,比如李白、苏轼,温一壶老酒,烧一盘肘子,对酒当歌,有没有陪伴无所谓,自古高人多寂寞,人多了还不一定写得出那千古绝唱;俗的,就是一大家子团团坐,清秋月圆,白露微微,长辈一边用蒲扇为孩子们赶着蚊子,一边讲那千讲不烦万听不厌的嫦娥奔月:你们看你们看,那个穿长裙子的是嫦娥,弯腰伐树的是吴刚,下面蹲着捣药的是玉兔……孩子们就托着腮,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神往和遐想之中,恨不得自己也去偷一把药吃了,变成嫦娥姑姑。
天生喜欢月亮,喜欢到骨头里,喜欢到心肺里。最喜欢的诗是“明月几时有”,最喜欢的曲是“春江花月夜”,最喜欢的事是在屋檐下看月亮。小时候,家还是平房,每到傍晚就会升起袅袅炊烟,晴朗的夜空,月亮没处躲没处藏,一出来就会让人逮到,从那写意的一抹开始,一天天看着它丰满起来,再一天天地消瘦下去,阴晴圆缺,周而复始。如果走夜路,月亮会在头顶上亦步亦趋、默不作声地跟你一路!什么月明星稀、众星拱月、彩运追月还有牛郎织女等等,根本就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维妙维肖的图画,刻在了心里,印在了脑海中。后来,矮屋变成了高楼,一出门各种灯光就会簇拥而至,兴之所至才会抬头找找月亮,却需要扒拉开若干的高楼,找见面色苍白的它,那寂寞的样子,满是无言的忧伤。
赏月也由一种自然的娱乐变成作秀。网上挂出赏月的好地方,统统在僻静的山间。很难想象,一大家子人,吃罢中秋的饭,再开车跑出好远好远,只为看月亮。那心境,如何会有在屋檐下看月亮的轻松和愉悦,如果不去,我们的孩子又会不会从此失去月亮,失去对月亮纯净的依恋和美好向往?
中秋夜,我不会刻意地跑去“赏月地”看月亮,却会披着初秋的微凉,去海边木栈道,抬头望天,只是不知道会有惊喜还是怅惘。潘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
轻松惬意 玩转2010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