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林国基,66岁,退休干部
每年到距离中秋节还有两三天的时候 ,老青岛——林国基老人,他作为家里的老大,就会电话联系其他兄弟姊妹,相约中秋节的当天晚上去 89岁的老母亲那儿聚餐 ,而且会在电话中相互通通气,我家带这几样东西,你家带那几样东西,以免有些东西带重了。
“不管是谁带,有这么几样是不能少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还有了些许变化 。”林国基告诉记者,以下这些变化是最大的:
一是月饼。现在已经找不到小时候吃自家蒸的月饼或一家人分吃一个大月饼的感觉了,即便如此也肯定要带,因为孩子们喜欢吃,我们大人一般会把象征团圆之意的水饺当成主食。
二是烤鸡。因为鸡有“ 吉利”的寓意,但这几年,我们带烤鸭的次数渐渐多起来,因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烤鸭要比烤鸡好。
三是酒。原来中秋聚餐的时候 ,都是喝白酒,后来觉得白酒太烈了 ,就改喝啤酒,不过,自从我退休后就开始自制葡萄酒,打这开始,带的酒也改成自制葡萄酒了。
四是水果,比如寓意“多满”的葡萄,再比如寓意“平安”的苹果都要带上一些。
中秋节当天,一家老小,16口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些美味,喝酒、聊家常,绝对是其乐融融。记者 文鸿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
轻松惬意 玩转2010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