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的不少旧书摊都没有开张。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旧书店、旧书摊无疑是他们“淘宝”的好去处。随着各行各业热爱读书的人们对旧书的需求,在岛城文化市场、李村大集等地自发形成了旧书市场,并一度人气十足。但是近年来,由于旧书资源匮乏、新书出版速度加快,网络店铺冲击等种种原因,岛城的旧书市场规模逐渐萎缩。
淘旧书是一种爱好 11月14日,青岛大学退休教师孙守源来到了位于市北区昌乐路的文化市场,摆起了自己的旧书摊。“现在旧书不好卖了。”孙守源多年来对青岛解放前后的货币变迁历史有独到的研究。他告诉记者,为了搜集岛城货币历史资料,他年轻时候就喜欢到旧书摊上淘书,这么多年下来,他家里积累了不少书。“2008年的时候,我从学校退了下来,从别人手里转租了个摊位开始卖书。”孙守源说,自己卖书以后发现,旧书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你看这60个多个摊位,有近20个没有开张,开张的一半都是一边卖古玩一边卖旧书,专门卖旧书的已经很少了。”
记者走访发现,现在的旧书市场显得有点冷清。空荡荡的店铺和旁边一家新书店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差多了,不仅好书少,人也少了,要在从前,人多的时候你根本就走不动。”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旧书市场曾经很热闹 说起岛城的旧书市场,今年50岁的肖子荣最有发言权了。由于他的旧书比较多,他自己就租下了两个摊位。“2000年到2004年的时候,众多卖书、淘书的图书爱好者自发在文化市场外的空地上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市场,渐渐地被人叫开来。后来又在2005年的时候,大家都搬到了文化市场的院子里,每个周六、周天开放。”肖子荣说,搬进来的头两年人气特别旺,“除了这60多个划定的摊位以外,一些卖古玩、首饰等用品的也卖旧书,能摆的地方全摆满了 ,起码有150多个摊位。一到周末,来这里买书的人熙熙攘攘,场面很壮观。”
爱读书的年轻人少了 古旧书市场一直流行“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一名摊主告诉记者:“能‘淘’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好书就不错了,大多都已经是2000年以后出版的了。”据了解,有大量珍贵的旧书资源因历史原因或被毁、或失散,旧书资源的枯竭,成为今天市场委靡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经典的书也少了,“以前写一本书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而如今十天二十天就能写一本书。”
“现在年轻人连看新书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去找旧书看了。”肖子荣分析,旧书市场萧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旧书行业具有一定的文化消费的特殊性,而很多经营者和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盗版、不健康读物、不卫生等因素也是困扰旧书市场发展的重要障碍。”
肖子荣分析说,网络售书对实体市场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记者了解到,开办于2002年的孔夫子旧书网,至今汇集了全国各地近5400多家旧书店,10915 家书摊,24494767种图书,读书爱好者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书。
文/图 记者 黄英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