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到海湾大桥施工现场为工人体检,预防职业病。
2009年6月,因无法获得“尘肺病”证明,河南农民张海超坚持“开胸验肺”一事曾轰动全国;2011年初,“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毒事件爆出后,众多“果粉”一片惊愕。尘肺、苯中毒等这些词语都指向了一个话题——职业病。2月23日,职业病这个话题在两会上一经提出,政协委员纷纷表示担忧,并且呼吁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致公党青岛市委员会还特别形成了组织提案上交两会。
■担忧企业主转嫁隐患给工人 早在省两会,致公党青岛委员会副主委李静就曾以个人名义提起了对职业病的专题讨论,23日,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通过对职业病患者调查,职业病患者在从业时并不知道所从事行业潜藏着致命危害。“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谋生心切,企业在招用他们时就抓住了这一点,只谈金钱报酬,故意隐瞒行业危害性,往往是工人自己感觉不舒服了,才知道患了病。”李静说。
“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患病都不知道是被自己的工作‘毒害’的。”市政协委员王树文说,企业对工人健康的检查率仅为62%,离岗体检率更是只有15%;有的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工人没有工伤保险;有的企业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仅有31%;有的企业对职业病患者或疑似病人不组织诊治、不提供职业接触史证明等,都加大了职业病的患病率。
市政协委员马爱国称,更有一些“黑心”企业主,利用职业病晚发性、潜伏性的特点,或频繁更换工人,或解雇稍有职业病损害症状的工人,有意将职业病隐患和风险转移给劳动者和社会。
讨论中委员指出,目前全市仅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1家,不仅数量明显偏少,而且大多设在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根本无法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建议职业病纳入社保 通过讨论,政协委员纷纷对“如何防治职业病”这一话题献策。李静建议,企业是职业病的源头,从源头上防治,就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使用低毒新材料,“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无法进行技术改造,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小企业、小作坊,应依法予以关闭,减少‘毒源’。”
“行业要分类,职业病高发行业政府部门要重点监视。”王树文提出,对高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等进行特殊管理,把农民工、女工作为监管的重点人群。同时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配备必要的设备,结合重点监视的行业,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体检频率,并提供专业的防治措施。
徐武宏委员称,职业病患者患病后,对其家庭和用人单位是个沉重的负担,而社会保障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用人单位和病人家庭的负担。徐委员建议,“针对高危行业的职业病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建议社会保障部门将目前工伤保险的工作机制由单纯赔付型变为综合预防型,在工伤保险中引入职业病预防机制,将关口前移,建立职业病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
■调查 岛城已累计发生职业病1400例 在致公党青岛市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案》中,有一组众多委员的联合调研报告,报告称,青岛职业病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岛城现已累计发生职业病1400余例,2003年~2009年全市新发职业病551人 ,其中尘肺病例300余人 。“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全市实际职业病发病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致公党青岛委员会副主委李静不无担忧地表示。
根据调研报告,岛城存在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3000余家,涉及建材、机械、制鞋箱包、化工、橡胶、电子、纺织、印刷等20多种行业,有约24万人正从事着各类职业危害作业,其中,农民工12.5万人。
文/本报记者 王媛 孟琳达 图/记者 王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
2011青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