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老人选传统方式养老 委员建议向北京学习

2011-02-25 04: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社区的大妈为空巢、独居老人包饺子。 记者 王滨 摄(资料图片)



    我们老了谁养我们?随着岛城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这一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心事。2010年初,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31.84万,占总人口的17.29% 。在未来五年内 ,青岛市老年人口规模将明显增大 。据估计,2035年,青岛老年人口将达到230万人,老龄化水平提高到35.05%。两会上,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记者了解到 ,大会上,针对老年人,政协委员们先后提交了至少3份提案,其中一条建议将养老模式格局定为“9064”模式(家庭自我照顾占老年人口9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占6%;在养老机构养老者占4%)的提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现状八成选择传统方式养老

    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市区83.52%的老人选择由子女赡养、家庭自我照顾和社区托老所等传统养老方式。“自己意愿”、“医疗保健保障”和“亲朋态度”是青岛市区老人选择养老模式时首先考虑的三项因素;“配套设施”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位居后两位。

    养老机构内存在很多软硬件的问题,子女无法“常回家看看”也是一大难以解决的现状。提案中指出,岛城目前养老服务模式定位不够明晰。本市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相比于北京“9064”、上海的“9073”等养老服务模式,岛城的模式定位尚不够明晰。

    “此外,社区托老机构作用不明显。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很多社区托老机构还存在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一是开放时间短,二是位置偏,三是设施简陋。”市政协委员林萍表示,还有一个问题是银发产业发展滞后。

    ■建议改变单一养老模式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问题呢?对此,委员们纷纷以提案等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建议转变观念。“从我国社会现状和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养老院、老年公寓不应该成为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居家养老才是解决多数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林萍表示,政府将投资费用前置 ,既可以避免“一次性投资”、“一锤子买卖”的弊端,又能够鼓励社区建设更多的老年活动场所。

    目前,养老模式的单一也是造成养老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委员们建议将养老模式定为“9064”。“青岛市3.82%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按照2010年初,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1.84万计算,需要床位约5万张。实际上,随着社会养老观念逐步更新,‘9064’中无论是‘6’还是‘4’比例都将上升。”此外,委员们还建议加大民间养老机构比重。

    “随着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养老机构的建设更适宜市场化。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事业,在税收、地价 、房租和配套收费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林萍表示。

    设立“时间储蓄”养老

    “建议为老人设立‘时间储蓄’。”民革青岛市委表示,“时间储蓄 ”模式是指,社区服务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所花费的劳动,以时间为单位记入个人服务储备账户,等到自己年老需要接受他人服务时 ,就可以从自己的服务时间储备账户中支取等值的服务时间,这在北京等地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做法。“这种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动员了社会资源 ,节约了社会成本,是青岛市发展社区养老的一种新的选择。”一名政协委员说 。

■观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措施应跟进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也得到了委员们的关注。

    “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范围狭窄,只限于一部分城市老年人。”市政协委员赵高潮表示,“应该多方筹措资金,拓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农村老年保障资金的筹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乡镇企业可从利润中支付一部分作为农民的养老金;各村应从多年的积累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农民的养老金;农民从每年的收入中留出养老金。此外,还可以考虑从政府财政收入中单独列支农村养老基金。采取这种由各级政府、乡镇企业、村自留资金和农民个人四者集资的方法,既可以拓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又可以为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赵高潮告诉记者。

    文/记者 孟琳达  王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2011青岛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老人 养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