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6处综合避难所 均设在广场和公园(图)

2011-03-17 05:3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八大峡广场里的避难所指示牌。



李沧公园的蘑菇里就藏着广播系统。



灰色的树桩是应急供水系统。



应急简易厕所设在地下 。



    一旦地震来袭,青岛市民去哪里躲避“天灾”?青岛避难所又究竟有哪些应急设施?3月16日,记者专访青岛市地震局相关领导,了解到青岛目前共有6处综合避难场所和179个临时避难所,市民可在避难所得到物质、医疗 、供水 、供电、住宿等紧急救助。

5级以上地震要去避难

    建筑抗震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据介绍,按照地震防控要求,青岛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除平度、胶州 、胶南三市为7度外,其他区市建筑是按6度标准建设,各区市医院、学校、生命线工程(供电 、供水 、燃气等)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级别都要自动提升1度,普遍能够抵抗5级左右的地震。

    “一般是即将或已经发生5级以上的强震才会立即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避难所。”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说,青岛政府还与市里面一些大商场和超市签订了应急物资供应协议,遇突发事件急需物资调配时可先征用后结算,这些商场将作为本市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了各种生活类应急物资的及时更新。

五四广场是市级避难所

    “青岛还有市级避难疏散场所,是有名的两个大广场——五四广场和汇泉广场,一旦有大地震发生,全市临时指挥中心就将设在这两个广场上,负责全市抗震救灾指挥工作。”郭玉贵说,这两个大广场都有充足的空间容纳灾民,而且交通发达,临近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当地震避难所的“先天”条件比较理想。

    青岛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就重新修订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更加细化了各政府部门责任,当地震不幸发生时,将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的临时指挥中心,下设各部门几乎涵盖了市政府所有的职能部门。

青岛从未发生过海啸

    将避难场所设在靠近海边的五四广场和汇泉广场,假如也发生类似日本的大地震引起海啸情况怎么办?针对这种顾虑,郭玉贵明确指出,从有文字记录以来,青岛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海啸,而且他认为青岛今后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因此引发海啸,这两个避难所都是安全的。

    “引发海啸首先得是6.5级以上地震,青岛发生这么大地震的概率非常小,黄海是内陆海,海水深度只有44米,远不如大洋,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海啸。青岛海岸线很长也能够抵御大量海水的突然侵袭,而且外围还有不少岛屿和暗礁环绕。”郭玉贵说,相比于黄海,东海倒是有产生海啸的可能性,但是影响到黄海的概率很小。

功能完备避难所有6处

    据了解,目前青岛已建成6处功能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容纳3.1万人)、四方区海琴广场(容纳2.4万人)、李沧区文化公园(容纳5.5万人)、黄岛区市民文化广场(容纳2万人)、城阳区世纪公园(容纳15万人)和即墨市墨河公园(容纳16万人),只要青岛发生重大地震灾害,这些广场和公园就将摇身一变,成为地震中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能看病的避难场所。这6处功能完备的避难场所能够容纳40多万人。

    据介绍,在2002年青岛建设综合避难场所之前,国内只有北京设有地震紧急避难场所,所以青岛在避难所建设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市内避难所基本够用

    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赵微波告诉记者,青岛临时应急避难所已经达到了179个,全市每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都已经因地制宜设立了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由于缺少宣传教育以及没有相应的标识标牌,现在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原来应急场所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是不利于紧急情况下避难的,今年地震局将把完善各临时避难场所标识标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提高居民们的抗震减灾意识。”

    郭玉贵还特别提醒市民,除了政府专门建设的避难所以外,其实露天场地就是天然避难所,“加上这些天然避难所,青岛市内避难场地目前已经基本够用,能够承担起地震中‘安全岛’作用。”

未来避难所还将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整合升级,设立公共应急避灾场所,不仅是抵抗地震,还要预防火灾、爆炸、疫情等灾害。同时还要对公园、学校操场、停车场等场所进行应急设施和标识配套,提高青岛抗灾应急的综合能力。”郭玉贵还特别介绍说,按照十二五规划,青岛每个区市都要有2处类似八大峡广场和李村公园等功能完善的综合避难所,实现综合避难所全覆盖。

    郭玉贵提醒市民,不要轻信和传播社会上各种关于地震的谣言 ,只有省级政府才有权力发布地震预警,平时还要多留意关于地震自救的常识,树立防灾避害观念。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避难所 地震局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