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青岛理工大学教授戴长虹带着自己的数项发明专利赶往上海,想在那里寻找"婆家"。
5月24日下午,青岛理工大学教授戴长虹带着自己的几项发明专利赶往上海,想在那里的专业卫浴展会上觅到“伯乐”,让自己的专利开花结果。戴长虹说,他有 70多项专利,目前有10多项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还有七八项成熟的专利正在寻觅合作伙伴。但仅靠他个人的力量来寻找资金、合作方是很难的一件事。日前公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青岛在科技竞争力中未进前十,而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标准之一科技转化成为本市的短板之一。记者探访发现,不少专家的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室中,跟产业化无缘。
■案例一 15年发明70多项专利教授奔波外地找“婆家” 戴长虹太忙了。作为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教授和70多项专利的拥有者,他要经常到外地洽谈合作方。5月24日,在赶赴上海之前,他在青岛火车站接受了记者的简短采访。
“我这些专利都非常实用,节水又环保。”戴长虹向记者介绍的4项专利和实物,都与厕所马桶和地漏有关。在这些产品的设计中,戴教授巧妙地利用了磁铁的原理封闭管道,有水流就会冲开挡板,没水时管道挡板就会在磁铁的吸力下闭合,这样下水道的臭气就不会上溢。这些专利还处处体现出节水的优点,如他的一项“2/3升水双密封坐便器”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各种独特的设计达到节约一半水的效果。
戴长虹介绍,他从1996年开始科研立项,其间申请专利多达70余项,多是关于混合材料、外墙保护、卫浴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专利中有些是在原有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了第二代、第三代后又申请的,现在已经产业化的有10多项。”他说,现在手头上有七八项成熟的专利等待着合作方。
“我们也做过产业的尝试。”他介绍,前不久,他曾经拿出自己一个卫浴专利给自己的学生们创业,结果因为物业费太贵而搁浅。“项目非常有前景,但其他需要支持的方面太多了,房租费用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说到本市的科技转化平台,戴长虹有自己的看法。“目前科技转化的平台也很多,对于我们手中的这些专利转化带来效益是件好事,但平台的专业化还不够,成功率也提不上去。”他建议,这些专利转化平台能专业起来,并且定期举办一些行业性的专利交流展会,让研究者和生产方能找到合适的“相亲”地方。
■案例二 建筑垃圾回炉研发领先却被外地城市抢先转化 同样身为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的李秋义,其项目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多。他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等项目已经在全国打出了名堂,并且在青岛已经有一家企业在践行他们的研究成果。
“不过现在全国做得好的反而是邯郸、许昌这些小城市,当地要求建筑垃圾必须全部送到有关企业中,而青岛做不到这一点。”李秋义说,“这些城市进行的建筑垃圾处理是比较低端的,都是选择性应用;我们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建筑垃圾全部回收利用,但我们却在实施这一环节上晚了一步。”
为了让这项“生于”青岛的技术能服务青岛,李秋义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多方争取,“我们希望能在青岛建一个产业园,专门处理建筑垃圾,建起‘零排放工厂’。”按他的设想,这个产业园内吸收了建筑垃圾先进行分拣,金属等可回收材料先回收起来,再将砂石混凝土进行处理,实在不能做建材的可以用来铺路等。他想把青岛做成一个全国建筑垃圾示范点,不过这还需要用地、贷款等更多的支持。
李秋义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同行,这些年的提案也多是关于科研专利方面的。“2009年我和青岛科技大学的政协委员合作,做了一个建筑研究成果转化的调研,发现大部分仍躺在实验室中。”
李秋义说,跟深圳等城市相比,青岛对于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太低了。他以高新产业标准、行业规范的编制为例,他们主编、参编单位获得的奖励比我们高许多。
■链接 提升竞争力欢迎您支招 本报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系列报道见报后,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响应。采访中记者获悉,不少市民都愿意为青岛提升城市竞争力出谋划策。为此,本报特意开辟平台,邀请市民为青岛增强城市竞争力支招。
您可拨打电话13863994661发表您的看法,也可以将您的意见或建议,发送电子邮件到lizhibo2008@163.com。让我们为提升青岛城市竞争力共同努力。
文/图 记者 李晓哲
■对策 本市试水专利质押贷款 为提高专利转化率,本市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其中山东省首部专利权质押贷款文件就于前不久在青岛诞生,企业拿着专利就可以跟银行洽谈贷款。青岛众和恒业蜂窝纸板制品有限公司成为本市首家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这个企业其自主研发的两项发明专利作为质押,与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合作,成功贷款2000万元。据了解,目前该款项已拨付到位,主要用于推进企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
扶持高新产业应纳入考评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教研组织处处长王志东说,他们对于山东地区的科技产业做过很多调研,发现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支持而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除了投资和政策支持,王志东认为对科技人才和全球高新企业的吸引力不够也是另外的原因。不过,王志东提出,山东在这一方面也在进步,也都能意识到高科技产业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是意识到后要去做。要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定目标,例如投入一定要达到多少百分点,要记入他们的考核当中,要坚持投入,要逼着投入,这样才能看到实效。”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