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建设无名英雄风餐露宿 汗水浇筑百年丰碑

2011-06-30 05:2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关键词  实战

美女戴上工程帽工程建设好参谋

    “大桥建设期间在办公室加班最多的,是我们工程部的许娟娟,她也是我们工程建设的好参谋!”在胶州湾跨海大桥1A合同段项目部,办公室李主任说。据介绍,许娟娟老家临沂,一笑就会露出两个小酒窝,但是当戴上那顶工程帽的时候,弱女子就变成假小子,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2008年,22岁的许娟娟从山东交通工程学院毕业后,来到了海湾大桥1A合同段项目部。“没想到要住板房,并且是365天没有休息日。”小许说她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刚来到工地,箱梁按“块”还是按“联”计算,“桩”、“柱”的概念她也弄不清楚,面对着一摞厚厚的工程图纸更是如看天书。虽说学的是交通工程专业,但书本上的东西要“再消化”才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许娟娟是个要强的女孩,她虚心学习、多方请教,冒着暑热高温,没少往工地上跑。在大桥建设中,小许负责施工方案、竣工图纸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她为大桥施工提供了数不清的数据资料。据介绍,工程紧张时,她经常加班到深夜,一天就要用完一支中性笔芯。“只要能干好工作,大家在一起开心,再苦再累也值得!”小许腼腆地笑着说道。

■关键词  想家

3年多没回家,孩子都上小学了

    2010年12月17日,在海湾大桥一合同段E匝道2号桥上,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的尹相国,正带领着他的“兄弟们”进行大桥匝道的箱梁施工。尹相国介绍说,海湾大桥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施工难度也非常大。“雨天不能施工,刮大风的时候也不能施工,像今天这么冷的天儿,也不适合浇筑。”

    “说不想家那是瞎话,可是像我们这些到处漂泊的人 ,也基本都习惯了。”尹相国说,2007年4月份,那时大桥刚开工没多久,他就领着60多名老乡来到青岛,成为海湾大桥第一合同段的一个工程小分队,主要负责一合同段的现浇箱梁。

    “连着干了3年多了,这段时间从来没回过家。”尹相国说,当时来的时候他就把媳妇也带来了,现在在宿舍区给施工队做饭。“现在工程快干完了,我也很快就能回家了,最想回家抱抱孩子。”

    尹相国说,三年多没见过孩子了,分开的时候还不到5岁,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建筑工人每年都在外面漂着,究竟下一年去哪里他们也不知道。“也没啥办法,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注定是这样子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大桥建设要赶工期,再加上建设者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平时所能享受到的假期,这些桥隧建设者都没有,甚至不少人春节都没回家。但是截至去年12月份,随着大桥的全线贯通,不少建设者都欢欢喜喜地买了火车票回家过年了。

■关键词  幸福

外地农民工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

    胶州湾跨海大桥六合同段农民工周洪平,一个从四川泸州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参与建设过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台州椒江大桥,后来到青岛,参与建设青岛胶州湾大桥,但是在青岛建桥期间,最让他难忘的还是获得了“青岛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那是2008年4月30日,领导让他去参加青岛市职工表彰大会,当时他也没多在意,本打算例行去走一趟,当他从领导手中接过“劳模”奖杯时,他激动了,而且流下了眼泪。“谁能想到,一个大山里出来的农民工,会在胶州湾大桥工地上成为劳动模范,如今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在表彰会上,他发现整个胶州湾大桥建设队伍中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总指挥长姜言泉,一个就是他。“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曾担任主塔作业队队长的周洪平,管理着35个人 ,虽然看上去一点“官样”也没有,但却时刻想着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手下,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工程做好。“在胶州湾跨海大桥工作,大桥就是我的家了,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家建好。”据周洪平介绍,他们这些路桥建设者都是全国各地奔走,而在路上,他结识了他现在的妻子,还有了儿子。“建设工地就是我们的家”。

跨海大桥双职工宝宝生在工地上

    “孩子是2009年12月1日出生的,我和丈夫都在胶州湾跨海大桥上干活,我们的孩子也是在大桥建设工地上出生的,我们一家与大桥真有缘。”去年12月22日,在举行大桥贯通仪式的第八合同段,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记者2011年6月再次来到建设工地,又一次见到了这位母亲。

    她叫朱英,据她介绍,孩子叫朱玥蓉,她和丈夫储军都来自福建莆田,从2006年12月份开始,他们就来到了海湾大桥建设工地,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而随着大桥桥面贯通,他们去年提前回家过年,节后又回来了,进行拆除模架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当时来到跨海大桥第八合同段后,储军主要负责工程质量,而妻子朱英就在工地上帮忙打理杂务,后来他们的小宝贝就“到”了,也是在大桥上出生的,然后夫妻俩就给孩子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玥蓉”,朱英就在家里专门照看孩子了。

    “当时在大桥上干了一天活 ,很累,可是一回去看到孩子,就感觉很幸福了。”储军说,去年12月份,那时候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孩子很机灵,听到音乐就会蹦起来,现在孩子已经会说话了。 文/记者 成跃文  连茂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