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业污染严重,江苏灌南县十队村村民家门口的河成了"死河"。
四川阿坝州的一处化工厂依山傍水,河边管道排水口随处可见。
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对全国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做大排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全部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在化工企业集中布局方面,国外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循。例如美国生态脆弱地区都见不到工业的影子;在欧洲,石化产业主要分布在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日本,也有一条集中的石化产业带……有学者指出,他们的先进经验就是如下几点:集中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遍地开花。
>>>探访一:江苏盐城 化工厂来了,虎头鲸鲈鱼走了 “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听到6岁的小孙子唱起这首儿歌,江苏北部灌南县十队村的蔡华成重重叹了口气。在他的家门口,一条叫做“头道排河”的小河穿梭而过。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有鱼虾游动、鸭子戏水的美丽景象,村民洗澡做饭都用这河水 。现如今,河水乌黑,泛着刺鼻的气味,两岸的芦苇多是残枝败叶,就连蔡华成家门口的菜园子也“种啥啥死”,“吃一口菜买一根葱都要花钱”。生活里的这些变化,是周边化工园区兴建后发生的……
十年建起四个化工园 本世纪初,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用土地较多的产业、环境容量要求较大的产业在苏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空间。有江苏发展洼地之称的苏北,自然成为承接苏南和浙江化工企业产业转移的新基地。2002年 ,苏北第一家取得环保入户许可绿卡资格的化工园区落户距黄海约 10公里的陈家港镇,9年的时间,化工园区由原来一期的4平方公里,发展到二期共占地10平方公里 ,内含6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包括裕廊化工、联化科技、威耳化工、雅克科技等4个上市公司,占据了盐城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整个江苏拥有的黄海海岸线长达953.9公里,从盐城到连云港的苏北海岸线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自2002年之后,在这条海岸线的灌河入海口,陆续涌现出连云港化工园区、灌南化工园区、双港化工园区、陈港化工园区四个省级化工业集中区。居民蔡华成所在的灌南县十队村,东面就是陈家港化工园区,南面是堆沟化工园区,用他自己的话说,村子已被化工厂“包围了”。8月25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想知道扎堆的化工企业是否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就看看离我们村不远的灌河吧,这些年鱼虾变少了,十年前河里每年还有虎头鲸过来交配产仔,现在也很难见着了”。蔡华成说,化工厂带动了当地GDP的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但繁荣的景象背后,是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的负面影响。
“大鱼拜龙王”景观不再 蔡华成所指的灌河,是苏北境内唯一一条没有建闸的天然潮汐河道,全长77.5公里,由于没有涵闸阻挡,这里常年吸引海里的虎头鲸前来交配产仔。根据《响水县志》的记载,每逢闰年的七八月间,被当地人称为“大鱼”的鲸鱼便随潮水沿河而上,若沉若浮,经陈家港镇等地,一路浩浩荡荡游到上游40公里处的一座龙王庙,嬉戏一番,又随潮水回归大海。这种壮观的景象被当地百姓演化为一个“大鱼拜龙王”的美丽传说,并被列入了“灌河口三奇”的榜单之首。
“2000年虎头鲸集体过灌河上了中央电视台。响水县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城市,就是因为这鲸鱼拜龙王在电视、报纸上露了脸,让我们感觉都很荣光。”响水县城的徐春媛在灌河大桥附近开了一家旅馆,对于当年居民游客围聚岸边观赏鲸鱼的景象习以为常。“鲸鱼数目最多时有200多条,前后形成1000多米的鲸群长龙。”聊到兴起处,徐春媛兴奋地张开双臂,向记者比量她记忆里的虎头鲸,“大的有三间房那么大,好几吨重,吓死个人。”
但自从化工园区进驻之后,无论在陈家港镇还是响水县城,都难再见到大鱼拜龙王的景象了。
当地人不吃,鱼卖到鲁浙 而同样被列为“灌河口三奇”之一的四鳃鲈鱼,也与虎头鲸有相似的命运。“陈家港的鲈鱼招牌响亮,每年立夏前后,很多外地的游客都要来尝鲜,喝上一口鲈鱼汤,吃上一块鲈鱼肉,回家后都要美三天。”陈家港镇30岁的渔民沈海同说,可惜如今当地农贸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本地鲈鱼的身影,“有也不敢买,陈家港工业园周边产的鱼,人家都觉得被污染了。”
26日下午,与陈家港相邻的头罾镇农贸市场上,记者终于在一家商贩的冰柜里找到了待售的鲈鱼,不过店主薛飞告诉记者,这些分条装在塑料袋里的鲈鱼,都是从青岛运过来的,18元一斤,没有污染,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以前鱼虾蟹既肥又多,鱼的种类不下20种,现在入海口的灌河水都是红的,近海鱼苗也难成活了。”说这话的沈玉明,是陈家港镇一位有着29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换在十年前,他每年收获三四十拖网鱼再正常不过。但在去年,他只收获了4拖网。
即使把鱼打上来,销售也是问题。在陈家港这个老港口,从近海捕捞上来的普通鱼虾以及盐滩上的泥螺都已经“不受待见”,有来收购的,价钱也压得很便宜。“最大的鱼3元/斤,一般的2.5元/斤,便宜死了,根本赚不着钱。”收购后的鱼在当地没有市场,鱼贩们把就鱼冷冻了运往浙江、山东售卖。
海里的鱼吃不得,是陈家港人如今的共识。沈玉明说,每次他捕鱼上岸后,一条鱼都不愿往家拎,吃鱼就从市场上买鱼塘里养殖的。他至今还记得,不久之前吃海鱼的情景——“烧了一条鱼,掀开锅盖,屋子里都是化学药品味。”
老渔民转行开摩的 渔业的惨淡,让原来的渔民转了行,有钱的渔民投资二三十万元,买了新渔船,转战深海渔场。有的以一年 4万元的价格承包了滩涂,但滩涂上的泥螺照样不如鱼塘的好卖。很少有渔民愿意去化工厂打工。裕廊化工一位姓于的员工就告诉记者,厂子里七成的工人都是外地人。因所在渔场倒闭,老渔民于师傅就在街头开摩的赚钱,起步价两元。他向记者唠叨,“你看那些皮肤晒得发红的,都是上岸的老渔民,不愿意去化工厂打工,就靠开摩的赚钱。”
生活境遇因化工厂发生巨变,这迫使包括沈玉明在内的上百位渔民在2008年前后到化工厂讨说法。前后去了几趟,最终化工厂答应每户每年给4000元的“污染补贴”,但至今没有兑现。如今,沈玉明三艘渔船更多的时间只能停靠在港口,10个人的渔工队伍也已解散,而他这位船老大也只能在镇子上帮人搬卸塑料。
早在2007年 ,灌河河口水质就被环保部门检测到属于劣四类,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 。而2008年响水县环保部门对灌河口测定的结果表明,水质为劣五类,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媒体曾报道,化工园区将未经处理的化工废水通过暗道、明渠偷排灌河注入黄海,8月26日,记者在陈家港化工园区亲眼见证了这个事实:很多公司门口蜿蜒的露天管道里,缓缓流淌着红色、黑色、绿色等气味刺鼻的污水,种植在两旁的树木无一例外都已枯死。
化工招商还在继续 露天的排污管道还只是一部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工厂员工告诉记者,化工厂还有更隐蔽的下水管道直通大海,“一个月有两次小潮两次大潮,等到涨潮的时候,化工厂会集中把污水排到大海里,一般人很难发现。”很自然,近海渔业彻底萧条了。
与生活在化工园区周边居民的抱怨相对应的,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在陈家港化工园区的醒目位置,常常可以看到写有类似“以人为本、以客为尊”,“努力构建客商投资兴业的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发财宝地”等字样的广告。化工厂的到来,也确实带动了当地GDP增长,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甚至不少人都说,进厂子打工挣的钱比种地、捕鱼挣的钱多得多。不过,一位老渔民还是难解胸中之气:污染了我们的河流,赶跑了鱼子鱼孙,又赶我们进工厂打工,这化工企业真有那么好吗?